隨著9月1日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日期臨近,政策細則出臺時間備受關注。記者在咨詢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網點后獲悉,自9月1日起,各網點將對符合條件的個人消費貸款正式落實財政貼息政策。不過,當前政策的具體內容與辦理流程,仍需總行制定完成后下發。
在政策細則尚未發布的情況下,多家銀行已開展籌備工作:一方面上線相關咨詢功能,及時為客戶解答疑問;另一方面通過解讀消費貸產品,為后續政策平穩落地提供助力。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高政揚向記者表示,此次財政與金融協同推進的貼息政策,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經濟內生動能,為消費市場復蘇注入動力。與此同時,銀行在政策落實過程中需強化與財政政策的協同配合,持續優化風控體系,確保政策紅利精準輸送至消費需求端,真正惠及民生與實體經濟。
積極為客戶解答疑問
8月12日,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政策一經發布,金融機構便積極響應。
高政揚表示,此次“財政+金融”協同發力的貼息政策,將從多維度激發消費市場活力:一是1%的年化財政貼息為居民提供“真金白銀”的讓利,能直接降低居民消費信貸門檻,激發重點領域的消費信貸需求,推動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二是政策可引導銀行將信貸資源向民生相關消費領域傾斜,助力優化信貸結構,同時在不直接降息的前提下穩定銀行利差,緩解凈息差下行壓力,為銀行持續服務消費市場提供保障。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當前各家銀行的消費貸貼息細則尚未最終公布,但已有多家銀行提前在手機銀行App上線“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智能問答功能,為客戶解答疑問。以工商銀行為例,通過其手機銀行App客服可了解到,個人消費貸款貼息申請主要分為兩步:一是交易信息授權,客戶主動申請貼息業務時,銀行會發送短信驗證,完成授權后,銀行將自動識別客戶的消費信息及符合貼息政策的所有消費貸款;二是定期自動貼息,在貸款結息日,銀行向借款人收取利息時,系統會直接扣減符合政策的貼息資金,并向客戶發送提示短信告知相關情況。
此外,工行北京分行、建行上海分行近期也發文詳細解讀個人消費貸貼息政策及旗下對應產品。工行北京分行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消息中,明確了貼息政策的實施時間、支持對象、貼息范圍與比例;建行上海分行此前發布的推文,詳細說明了快貸、建易貸等四款消費貸產品的額度、期限、利率及辦理方式。
有利消費貸業務發展
對于貼息資金的獲取方式,多家銀行明確規定:針對符合貼息條件的個人消費貸客戶,在貸款結息環節,將依據政策確定的貼息比例與上限計算貼息金額,并在收取利息時直接扣減該部分資金。
記者了解到,當前多家銀行消費貸最低利率維持在3%水平。若政策實施后這一利率水平保持不變,疊加1%的年化財政貼息,符合條件的部分客戶實際承擔的利率將有望降至“2字頭”。恒豐銀行某支行個貸經理表示,目前該行線下個人消費貸最低利率為3%,線上則為3.25%。若9月份消費貸最低利率不作調整,符合條件的部分客戶在享受貼息后,實際承擔的利率或將低于3%。
蘇商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杜娟向記者表示,部分客戶實際利率雖存在降至“2字頭”的可能,但需注意當前能獲得3%最低消費貸利率的客群占比較少,且部分客群需疊加銀行利率優惠券,才能享受到3%的最低利率。
在高政揚看來,此次貼息政策將推動銀行消費貸業務實現“量價雙升”:一方面,通過降低居民融資成本,能有效激發居民消費借貸意愿,帶動汽車、家居、電子、文旅等重點領域消費需求釋放,進而推動消費貸規模增長,實現“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政策設計充分考慮了銀行息差保護,財政貼息不會加重銀行凈息差壓力,可提升其開展消費貸業務的積極性,為“價”的穩定提供支撐。此外,政策還將推動銀行強化“貸款+場景”生態建設,通過信貸與消費場景的深度融合增強客戶黏性、提升重點場景獲客能力,最終帶動銀行綜合收益增長。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金融資訊 頻道推薦
-
向新求質 金融業持續優化市場競爭秩序2025-08-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