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新華社南寧8月24日電(記者黃凱瑩、田子駿)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在廣西寧明縣發現的“秦氏花山龍”為華南地區迄今發現的最早蜥腳類恐龍。

    “秦氏花山龍”刷新華南蜥腳類恐龍最早記錄

    秦氏花山龍復原圖。新華社發

    這一研究由廣西自然博物館、寧明縣文物管理所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組成的研究團隊共同進行,相關成果發布在我國學術期刊《地質學報(英文版)》。研究團隊成員、廣西自然博物館副館長莫進尤介紹,秦氏花山龍的生活年代為侏羅紀早中期,比之前該地區發現的東興京龍早約3000萬年,這一研究成果為中國乃至全球侏羅紀蜥腳類恐龍的演化與分布研究提供了新的化石證據,提示華南地區在侏羅紀可能存在一個多樣化的蜥腳類恐龍動物群。

    據悉,秦氏花山龍化石點于2007年在海丘水電站附近的采石場被意外發現,它的種名“秦氏”致敬發現該化石點并報告文物部門的寧明縣海淵鎮學校教師秦劍。接到秦劍的報告后,廣西自然博物館與寧明縣文物管理所對該地點進行了聯合調查,共采集到30余件不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包括背椎、尾椎、肱骨、尺骨、腓骨及趾骨等。

    莫進尤介紹,秦氏花山龍的鑒定基于多項獨特的骨骼特征。根據骨骼尺寸推測,秦氏花山龍體長約12米,屬中型植食性蜥腳類恐龍,以四足行走,在河湖岸邊的樹林中生活。它的骨骼化石埋藏于十萬大山盆地汪門組地層中,十萬大山盆地在中生代屬于陸相沉積環境,汪門組的河湖相地層中還伴生有魚類鱗片、龜類骨骼和蛇頸龍類牙齒等脊椎動物化石,暗示當時該區域氣候濕潤、生態系統復雜,為蜥腳類恐龍的繁衍提供了適宜條件。

    “秦氏花山龍”刷新華南蜥腳類恐龍最早記錄

    秦氏花山龍骨架復原圖。新華社發

    “秦氏花山龍的發現填補了華南早-中侏羅世真蜥腳類恐龍的化石空白,其獨特的形態特征為理解蜥腳類恐龍的早期分化提供了新線索。”莫進尤說,未來將通過對該化石點和十萬大山盆地的進一步野外調查,揭示更多關于華南地區蜥腳類恐龍輻射演化的秘密。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紀元117:羅馬和平》新內容介紹 11月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偃师市| 乐至县| 江达县| 馆陶县| 桃园市| 新绛县| 阳西县| 开化县| 奎屯市| 雷波县| 久治县| 中牟县| 文山县| 双辽市| 尼木县| 吉木萨尔县| 昭觉县| 盐津县| 鹤岗市| 庆元县| 霍邱县| 福泉市| 白朗县| 舒兰市| 榕江县| 长春市| 台北县| 麦盖提县| 修武县| 和静县| 突泉县| 桂林市| 霸州市| 济源市| 驻马店市| 松桃| 柳州市| 资兴市| 嘉荫县| 保定市|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