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需要充分發揮金融等要素作用,打通金融服務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的堵點難點,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保障。
金融機構雖然圍繞特色農業產業開發了相應的金融產品,但大多沒有深度嵌入特色農業產業鏈種植養殖、加工、銷售、流通等各個環節中,未形成對產業鏈整體支持的最大合力。從實際情況看,金融服務助力特色農業產業集群還存在產融對接難、融資增信難、農村信用體系不健全等方面的問題。
我國部分地區農村征信體系和農村要素市場建設起步較晚,涉農信用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特別是涉農數據標準化、規范化程度低,數據壁壘、信息孤島問題比較突出,加上涉農數據采集成本高,導致涉農信息碎片化問題較為嚴重,推高了涉農貸款風險。在涉農保險方面,特色農業創新險種主要以分散性、實驗性、小規模開展為主,具有高風險、高成本、高賠付的特征,對財政補貼依賴度高,在財政農險補貼撥付不及時的情況下,保險公司主動拓展的意愿不強,部分農業經營主體參保意識不強,特色農業保險增品擴面較難,影響增信作用的發揮。
需要進一步打通金融服務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的難點堵點,建議深化產業、財政、金融政策聯動,助力特色農業產業延鏈補鏈強鏈。
首先,打造“產業集群+鏈長銀行+金融方案”新模式。以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為試點,為特定區域內的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遴選一家銀行機構作為鏈長銀行,加強對特色農業產業集群行業研究,針對產業鏈經營主體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整合運用信貸、保險、擔保、貼息等多種金融工具,設計多樣化、差異化金融產品,制定專屬金融服務方案,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的針對性和適配性。大力支持培育核心鏈主企業,通過龍頭帶動、鏈條整合,打通融資信息壁壘,壯大特色農業產業集群。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基于應收賬款、訂單、倉單等核心交易數據的融資產品,為涉農經營主體提供更為靈活、高效的信用支持。
其次,完善風險緩釋措施。整合部分涉農補貼資金,用好融資擔保、農業保險、風險補償資金池組合工具,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撬動金融資源投入農村特色產業。鼓勵金融監管機構強化正向引導,完善金融服務創新激勵機制,引導金融機構推出更多普惠信用產品,加大對首貸客戶的支持力度,適當提高單戶信用額度,有序擴大普惠服務覆蓋面。
最后,創新組合擔保方式。對無法提供標準化抵押物的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追加保證擔保、各類生產要素等非標準債權資產抵押方式,適度放寬準入條件、提高授信額度、簡化業務流程,提升各類經營主體的融資服務可得性和滿意度。支持保險公司創設推廣普惠性的涉農配套保險產品,重點研發收入保險、產量保險、指數保險、地理標志保險等創新險種,推進農業保險服務向特色農業產業鏈上下游延伸。
(作者閆興 系中共福建省委黨校教授)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金融資訊 頻道推薦
-
向新求質 金融業持續優化市場競爭秩序2025-08-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