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火熱的ETF市場正成為各路資金進行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6日記者發稿,國內ETF規模已達5.0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逾1.34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業內人士表示,ETF規模首次突破5萬億元是政策支持、市場情緒改善、產品創新發展和投資需求升溫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反映了市場對資產配置工具的需求升級,也體現了資本市場結構優化的深層變革。
2024年9月,國內ETF規模突破3萬億元;2025年4月,這一規模站上4萬億元關口。而此次實現5萬億元的規??缭剑瑑H歷時4個月。Wind統計顯示,截至8月26日記者發稿,股票型ETF、債券型ETF、商品型ETF、貨幣型ETF、跨境ETF最新規模分別為3.46萬億元、5559.03億元、1532.57億元、1424.70億元、7537.23億元。
超百億級規模ETF數量也持續刷新紀錄。Wind統計顯示,全市場規模超百億的ETF數量增至101只,總體規模約達3.84萬億,占比近76%。其中,7只千億級規模的ETF里,華泰柏瑞、易方達、嘉實、華夏基金旗下滬深300ETF規模超1900億元;華夏基金旗下上證50ETF、南方基金旗下中證500ETF及易方達旗下創業板ETF規模分別約為1863億元、1346億元、1007億元。新晉百億ETF產品中,嘉實、華夏、富國等8只科創債ETF規模也超百億元。
“從產品特性來看,ETF可以分散個股風險,且費率低廉、交易靈活,既能滿足機構大規模資產配置需求,也適合個人進行長期布局,越來越多投資者借助ETF開展投資。從市場環境來看,一方面,政策持續加大對ETF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今年市場板塊熱點頻出,不少投資者利用ETF進行布局,進一步助推了ETF市場規模增長。”易方達基金基金經理成曦對記者表示。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國內ETF規模突破5萬億元是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與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升級的共振結果。政策驅動、市場結構優化及投資者理念轉變三重邏輯疊加,推動指數化投資成為資本市場的“穩定器”和“蓄水池”。
市場交投持續活躍的同時,更多新品也在火熱申報中。近日,14家基金公司集體上報了第二批科創債ETF,另有約10只中證科創創業人工智能ETF也密集上報。此外,涉及衛星產業、航空航天等細分領域的主題ETF布局也在持續推進。“目前國內ETF仍以A股寬基和行業主題產品為主。”成曦表示,未來風格因子ETF、商品ETF等產品類型開發創新空間廣闊。
談及ETF發展趨勢,田利輝表示,一是強化“長錢長投”屬性,通過優化產品設計吸引養老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增強市場韌性;二是完善產品生態,在主動管理型ETF、跨境ETF、衍生品ETF等領域突破,滿足多元化配置需求;三是深化投資者教育,引導中小投資者以“買入持有”替代“頻繁交易”,減少短期博弈對市場定價的干擾。
“監管層亦需要通過強化信息披露、完善做市機制等舉措,提升ETF流動性與透明度,使其真正成為連接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的‘高效通道’。”田利輝說。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金融資訊 頻道推薦
-
向新求質 金融業持續優化市場競爭秩序2025-08-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