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一場盛會,搭起兩岸經貿合作的橋梁,映照兩岸社會融合發展的溫度。

    第二十七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上,從政策發布到成果推介,從鄉村共建到社區共治,從創業逐夢到文化交流,一幕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圖景次第展開。

    作為臺胞臺企臺青登陸第一幸福家園,福州正以更堅定的步伐推動榕臺社會加速融合發展,讓越來越多臺胞在這里安家、安心、安業,收獲滿滿歸屬感與獲得感。

    雙向奔赴,共筑第一家園——從海交會看兩岸社會融合發展

    臺灣藝術家(右二)為市民介紹海峽兩岸文創協會展出的文創產品。記者 包華 攝

    感受春風

    同等待遇落實落細

    一直以來,海交會都是對臺經貿政策先行先試的重要平臺。在這個臺胞臺企歡聚的重要舞臺,不少人都能從中感受到政策的春風,播下夢想的種子。

    本屆海交會,福州發布打造福馬“同城生活圈”先行先試第二批政策,進一步推動福州與馬祖產業合作,為馬祖企業和鄉親在構建兩岸共同市場、提升生活便利、深化民間交流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這批含金量滿滿的政策,讓來自漳浦的臺農邱昭豪十分感動、羨慕。“看到這次發布的新政,我特別想在馬祖成立一家分公司,然后再把項目落地到福州。”邱昭豪說,他對新政中關于深化福馬經貿合作、鼓勵臺胞創新創業的條款格外關注,因為他心中有一個夢想——從福州種起,把鳳梨一路延伸到莆田泉州廈門漳州,“整個福建海岸線都特別適合鳳梨生長,我想沿著這條海岸線,種出一條‘黃金鳳梨帶’。”

    像邱昭豪這樣想在福建、福州逐夢的臺胞,最需要的是金融政策的支持,用“金融活水”澆灌他們夢想的種子。本屆海交會聚焦金融領域,發動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廈門銀行、海峽銀行等金融機構,設立宣傳推介專區,展示對臺金融政策,吸引更多臺胞臺企來榕就業創業。

    去年9月,臺青洪阡嫚入職福建海峽銀行,成為一名對臺客戶經理。海交會現場,她熱情地介紹海峽銀行針對臺胞臺企推出的各項業務。“海峽銀行結合福州的對臺政策推出涵蓋臺胞就學、就業、創業、興業、樂業的特色金融服務,讓臺胞無后顧之憂。”洪阡嫚說。

    筑夢山海

    陪護鄉村共繪新景

    海交會上的閩臺鄉建鄉創成果發布區,無疑是一處亮麗風景——連江古石村探出新路,崖壁之上咖啡飄香;羅源桂林村如水墨鋪展,古厝煥新傳新韻;福清南嶺鎮,飛牛小鎮煙火升騰。而這背后,活躍著一個個臺灣建筑設計師的身影,深度參與跨越海峽的鄉建實踐。

    從偏遠山區“搬”進熱鬧的海交會現場,羅源桂林村的亮相令人眼前一亮。這一成果發布區由臺灣吳正隆鄉建鄉創團隊負責策劃,全面展示“陪護式”服務下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我們采用‘微整治、微改造’方式,深入了解桂林村歷史文化、特色資源,量身打造設計方案。”吳正隆說,改造過程中,他們還十分注重與當地產業的有機結合,希望帶動村民增收,讓鄉村生活更加美好。

    以兩岸同根的鄉村為載體,近年來,福州積極深化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截至目前,共引入臺灣建筑師團隊71支、200余人,在羅源、連江、福清、晉安等地122個村莊開展“陪護式”服務,創建15個省級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獲取104個省級資金補助項目,獎補資金1.26億元。

    在山與海之間,臺灣建筑師團隊不斷尋找“靈魂相契”的村落,并與當地村民共同構建“向往的生活”。在吳正隆看來,大陸有太多機會,“只要扎根下來,融合在一起,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隨著一個個項目接連落地見效,“閩臺智慧”在廣袤鄉村日益凸顯。海交會上,福清飛牛集市項目運營有關負責人張金亮介紹,此次現場推介的白曬花生、地瓜燒等南嶺農特產品都成為“爆款”。

    “經臺灣建筑設計團隊改造,南嶺變化特別大,還借鑒了臺灣飛牛小鎮的成熟經驗,結合南嶺大姆山景區等資源優勢,打造飛牛集市,提供全方位的旅游配套。”張金亮告訴記者,今年“五一”假期,飛牛集市人氣滿滿,農特館、牛肉面館、咖啡廳、文創館等游客云集。“身為南嶺人,真的特別高興。沒想到短短兩年,家鄉不僅煥然一新,還為我們創造出了更多就業機會。”

    可以看到,在福州,沉浸式的閩臺鄉建鄉創實踐先試先行,讓兩岸社會融合的種子在鄉土深處悄然發芽。

    共建共融

    在地參與回饋熱土

    隨著越來越多臺胞扎根福州、融入生活,他們也用行動回應對這片土地的厚愛。

    推介現場一角,一款款別致的“蛋糕毛巾”格外吸睛:茉莉花、佛跳墻……這些富有福州地域特色的文創產品不僅造型逼真,更蘊含深意。它們來自臺商林穎穗創辦的福建興隆毛巾有限公司。

    2023年,林穎穗因關注大陸出臺的惠臺利民政策,來榕考察;2024年,他選擇在福州落地創業,并入駐晉安區桂溪社區臺胞公寓。短短一年間,他將毛巾產品打造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伴手禮和企業福利品,成功拓展市場、打開銷路。

    林穎穗的創意不止于產品外形,更體現在融合共建上——“蛋糕毛巾”的主要材料來自臺灣,但加工和繡花等環節逐步本地化,部分組裝環節更是交由桂溪社區的寶媽們完成。“我們設置了靈活的工作機制,讓寶媽們既能照顧家庭,也能增加收入。”林穎穗說。

    與林穎穗一樣,臺青陳筱婷也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到兩岸社會融合的洪流之中。

    在臺灣青年創業成果推介區,臺青陳筱婷帶來了她以“老夫子”IP為核心設計的環保文創產品。她融合臺灣文創元素與大陸環保理念,將“垃圾分類”知識轉化為16個生動有趣的表情包,在社交平臺上廣受歡迎。“下載量已接近10萬人次,傳播效果很不錯。”她笑著說。

    陳筱婷的腳步并未止于屏幕。2023年起,她積極參與到青年環保志愿者隊伍中,成為福建省環保志愿者協會、榕臺環保講師團的一員,先后參加社區宣講、學校研學、非遺體驗等活動,推動環保理念在本地開花結果。“我在這里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她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臺胞‘走進來’,與大陸青年一起守護綠色家園。”

    榕臺融合的脈動,已在山海之間、城市街巷中律動延展。越來越多臺胞因政策而來、為機遇而留,用拼搏繪出夢想,用真情融入社會。他們正與這座城市雙向奔赴,共同書寫著兩岸社會融合發展的溫暖篇章。(記者 唐蔚嬙 馮雪珠 藍瑜萍)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國家醫保局:即時結算已覆蓋77%統籌地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河县| 五寨县| 广昌县| 温州市| 丰都县| 东安县| 余干县| 仙居县| 屏边| 五大连池市| 汝州市| 芜湖县| 白山市| 东阿县| 宜州市| 峨眉山市| 保康县| 华蓥市| 武胜县| 米林县| 喜德县| 麻城市| 永康市| 刚察县| 福州市| 石屏县| 肃宁县| 钟山县| 奇台县| 灌南县| 留坝县| 定西市| 修文县| 沙湾县| 阿坝| 年辖:市辖区| 项城市| 积石山| 合作市| 新余市| 安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