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第三屆“情牽兩岸 滇臺同行”暨臺灣網絡新媒體人紅河州采訪活動圓滿落幕

    兩岸媒體人采訪結束后,在石屏合影留念(中國臺灣網發(fā))

    中國臺灣網8月13日訊 8月6日至8月10日,由云南省臺辦主辦、紅河州臺辦協辦的第三屆“情牽兩岸·滇臺同行”暨臺灣網絡新媒體人采訪活動在紅河州舉辦,來自臺灣的17名新媒體人和8名大陸媒體記者組成全媒體報道團隊(以下簡稱“采訪團”)先后到彌勒、蒙自、建水、石屏,深入感受紅河州多彩民俗文化和優(yōu)美自然風光,體驗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講好“兩岸一家親”生動故事。

    第三屆“情牽兩岸 滇臺同行”暨臺灣網絡新媒體人紅河州采訪活動圓滿落幕

    參觀“東風韻”藝術小鎮(zhèn)(中國臺灣網發(fā))

    體驗“滇味”民族風——在藝術與文化中觸摸滇南脈動

    采訪團第一站來到了高原葡萄之鄉(xiāng)彌勒市,參觀了“東風韻”藝術小鎮(zhèn),在葡萄酒莊園、玫瑰莊園、百合莊園、森林公園、湖濱濕地等景點打卡拍照,以鏡頭捕捉光影,以筆觸記錄感悟,在自己網絡社交賬號記錄“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將彌勒的獨特魅力通過網絡傳遞給臺灣同胞,讓兩岸共賞來自滇南的浪漫,通過互聯網拉進兩岸心靈距離。

    臺灣新媒體人吳旻文表示,希望通過自己拍攝視頻和直播,讓更多島內民眾認識紅河、了解紅河,吸引更多臺灣青年到紅河州這片沃土感受多樣民族文化,喚起彼此的文化共鳴。

    第三屆“情牽兩岸 滇臺同行”暨臺灣網絡新媒體人紅河州采訪活動圓滿落幕

    品鑒體驗云南知名美食過橋米線(中國臺灣網發(fā))

    品過橋米線、穿民族服飾——在舌尖與心間觸動文化共鳴

    采訪團第二站來到了“中國過橋米線之鄉(xiāng)”蒙自市,品嘗了地道過橋米線,通過舌尖上的溫度感受百年過橋米線的歷史傳承。在碧色寨滇越鐵路歷史文化公園,臺灣新媒體人穿上向往已久的民族服飾,零距離感受紅河州民族文化,進一步了解民族服飾所承載的民族文化內涵。從煙火餐桌轉向“百年滇越鐵路”,兩岸新媒體人深切感受到滇南發(fā)展中“守正”與“創(chuàng)新”的交響,為共同追溯歷史、傳承文化增添了鮮活注腳。

    臺灣新媒體人李湘銘表示,過橋米線不僅味道鮮美,更是承載著深厚歷史的文化符號,我已經迫不及待要把這些體驗分享到社交平臺,好好向臺灣的朋友推薦介紹。

    第三屆“情牽兩岸 滇臺同行”暨臺灣網絡新媒體人紅河州采訪活動圓滿落幕

    在建水文廟參加祭孔儀式(中國臺灣網發(fā))

    做紫陶、祭孔圣——補上“缺失的文化傳承課”

    采訪團第三站來到了“千年臨安古城”建水縣,在朝陽樓,通過對城門樓的建筑工藝、各類展陳、珍貴的圖片資料、懸掛的古牌匾等詳細了解千年建水古城的建城史、發(fā)展史及建水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團結奮斗史,在與眾多文物的對話中感受到了千年古城承載的深厚歷史人文內涵和古城保持的生機活力。在文廟,全流程親身體驗了佩戴綬帶、盥洗、行正冠禮、迎圣進殿及初獻、亞獻、終獻“三獻禮”儀式,讓大家在與文廟深厚的歷史文化碰撞中接受了一場深刻的思想洗禮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加深了大家對中華文化的認知和認同。

    臺灣大學生林同學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對文廟的規(guī)模和儒家尊師重教的優(yōu)秀傳統感到震憾,也被儒家的思想文化深深吸引,全面刷新了自己對儒學文化的認知,增進了自己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回去后會把本次的交流體會分享給同學及更多年輕人,今后有機會會約上同學、朋友再來進行深入了解學習。

    第三屆“情牽兩岸 滇臺同行”暨臺灣網絡新媒體人紅河州采訪活動圓滿落幕

    在石屏體驗豆腐制作(中國臺灣網發(fā))

    從墨香、豆香到海菜腔——感受邊疆民俗的獨特魅力

    采訪團最后一站來到了“文獻名邦”美譽的千年古城石屏,通過漫步在青石板鋪就的街巷,切身感受“五步三進士、對門兩翰林、舉人滿街走、秀才家家有”的人文盛況。在豆腐博物館,臺胞體驗制作豆腐,見證了“井水點豆腐”的魔法時刻。在李懷秀、李懷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彝族海菜腔省級傳承人李懷秀,和她的弟弟李懷福帶領團隊為兩岸媒體人獻上原生態(tài)歌舞盛宴。在非遺傳承人指導下,臺灣新媒體人跟著學跳煙盒舞,現場歡聲笑語不斷,進一步增進了兩岸同胞的情感聯系。

    臺灣知名媒體人黎建南表示,這次來到石屏令我大開眼界,也大開心境,讓我有一個新的思考,我覺得不單是臺灣的年輕人要來,中國大陸所有的人都要來,這個地方有很多特色,讓我感慨很多。

    第三屆“情牽兩岸 滇臺同行”暨臺灣網絡新媒體人紅河州采訪活動圓滿落幕

    體驗紫陶制作技藝(中國臺灣網發(fā))

    此次參訪的成員中,有全網粉絲量超960萬的臺灣知名媒體人、時事評論員黎建南,也有海外平臺粉絲量8.5萬的田浩辰等臺青網紅,以及人民日報、中國日報、中新社、中國臺灣網、云南網等大陸主流媒體記者。參訪團通過親眼所見、親身體驗、親自感受的方式,互動式、沉浸式體驗紅河州的自然山水與民族文化魅力,通過兩岸媒體及社群平臺向島內同胞講好“兩岸故事”、“紅河故事”和“云臺融合發(fā)展故事”,不斷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中國臺灣網、云南省紅河州委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烽火中的廈門味道:藏在廈門老字號里的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县级市| 洮南市| 漠河县| 郯城县| 宝丰县| 东宁县| 吉木萨尔县| 嵊州市| 三穗县| 广汉市| 延寿县| 曲麻莱县| 广德县| 城固县| 东乡族自治县| 通化县| 徐水县| 上栗县| 榆中县| 工布江达县| 云林县| 郑州市| 江门市| 广安市| 祥云县| 海盐县| 闵行区| 金乡县| 屯昌县| 扶绥县| 沅陵县| 镇沅| 基隆市| 昭苏县| 商南县| 临夏市| 文水县| 哈尔滨市| 赤水市| 雷波县|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