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到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再到未來產業加速培育,民營企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民營企業的茁壯成長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近日調研過程中了解到,在監管政策引導下,銀行持續創新金融產品、優化金融服務、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多位專家認為,銀行應長期陪伴民營企業的成長,不僅在企業發展處于順境時提供支持,更要在企業面臨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下一步,銀行業可借助金融科技力量,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提升信貸服務質效,構建更加適配民營經濟的信貸供給體系。
金融“活水”精準滴灌
“我們常說有電的地方就有氧化鎵,優異的物理性能和低成本優勢讓這種半導體材料應用前景廣闊。例如,使用氧化鎵器件的新能源汽車單次充電續航里程要比使用傳統硅器件的最高增加20%。”北京銘鎵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政委頗為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從專利紙到流水線……銘鎵半導體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陳政委向記者表示,公司聚焦于氧化鎵的研究生產,由于量產早期上下游賬期不一致,需要銀行信貸資金的支持,來確保產品量產運轉所需要的大量資金。
工商銀行北京順義支行公司金融業務部總經理韓文明告訴記者:“在了解到銘鎵半導體的資金需求后,我們調研了這家企業的技術優勢、創新實力等,僅用四天就完成了從盡調到放款的工作。今年初,了解到該公司計劃擴大生產規模,我們引入了科技型企業專屬評級授信模型,進一步提高對該公司的信貸資金支持力度。”
陳政委的經歷是金融“活水”滋養民營經濟“枝繁葉茂”的生動縮影。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資服務、針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信貸投入……正如圣湘生物董事長戴立忠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言,金融力量是驅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創新產品 優化服務
在戴立忠看來,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是在政策方面里程碑式的突破。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完備、保障體系更加有力有效,在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上釋放了多重積極信號,民營企業獲取低成本資金的渠道得以拓寬。
事實上,銀行也在積極響應政策號召,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優化金融服務等措施,助力民營企業健康發展。例如,工商銀行推出“助商組合貸”產品,有效突破單一貸款產品限制,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建設銀行聚焦“善科貸”等系列普惠科技金融產品,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農業銀行打造“農銀智鏈”服務平臺,圍繞核心企業產業鏈上下游,提供便捷、安全的融資解決方案……
“銀行服務民營企業,加強產品創新和優化信貸服務是關鍵環節。只有通過優化信貸業務流程、創新金融產品,借助科技手段提高服務效率,構建多方協同的金融服務生態,才能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加精準、靈活、高效的金融服務。”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認為,銀行應積極創新融資供給機制,未來可通過將企業的知識產權價值、研發投入強度、供應鏈穩定性等非財務指標納入風險評估體系,緩解民營企業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融資難問題。
依托金融科技提升服務能力
“銀行應大力擁抱科技創新,借助數字技術力量,打造智能化、精細化的民營經濟金融服務體系。近年來,金融科技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深度重構金融生態。面對技術浪潮,商業銀行必須主動擁抱變革,將金融科技與服務民營經濟有效結合。”巴曙松說。
科技與金融正加快深度融合,科技創新對金融業的商業模式、服務模式與運營模式帶來顛覆性改變。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均在智能運維、智能招聘、智能決策方面探索應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以提高業務效率、降低業務成本、加強風控管理。
在巴曙松看來,銀行可運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搭建智能化融資服務平臺,瞬間抓取企業的經營流水、納稅記錄等多維度數據,自動生成風險評估報告,壓縮貸款審批周期,提高信貸投放效率。同時,可增強對民營企業信貸風險的定價能力,構建更加精準的風險定價模型,為每一筆融資業務制定最合理的價格。
“銀行可借助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提供線上支付、跨境結算、企業咨詢等業務,拓寬服務渠道和覆蓋面。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構建更加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提高風險識別、評估和預警能力。隨著金融科技不斷進步,銀行業可進一步優化服務模式,提高對于民營企業的服務能力。”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許向記者表示。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金融資訊 頻道推薦
-
收評: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下跌 滬指跌0.22%2025-05-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