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社會新聞
    分享

    【為什么會有“十四年抗戰”和“八年抗戰”兩種說法?

    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2)

    按照一般常理,一場戰爭的開始時間,不應當有什么分歧。但是,近年來國內史學界圍繞著中國抗日戰爭的開端問題,展開了相當規模的討論,主要是針對八年抗戰的說法,提出了十四年抗戰的概念。

    九一八事變后,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嚴重關頭。但是,當權的南京國民政府和蔣介石,卻從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出發,對日本的侵略求助“公理”,集中力量“剿共”。同時,在中共中央占統治地位的“左”傾教條主義者,九一八事變后主張抗日,并為抗日進行了堅決斗爭。然而,他們認為革命的中心任務仍是“為蘇維埃在中國的勝利而斗爭”,反對國民黨政府才是“抗日的前提”。這樣,國民黨槍口對內,“攘外必先安內”;共產黨要抗日而中心是反蔣。當然,國民黨“攘外”(抗日)是假,對日妥協是真;共產黨抗日是真,但在認識形勢與組織抗日斗爭的策略上走上了關門主義、冒險主義的錯誤道路。國共兩黨兩種性質的錯誤,殊途同歸地導致一個結果,就是對全國抗日戰爭不能形成統一的認識和廣泛地集中地統一力量,使九一八事變后開始的抗日戰爭出現了很大的曲折。這種歷史的反差,就是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抗日戰爭形勢的復雜性、特殊性的關鍵所在。

    直到現在,在臺灣的史書上,為了維護南京國民政府和蔣介石“和外剿共”的“正確”,還把“攘外必先安內”的對日妥協政策,說成是具有“遠見卓識”、“知己知彼”的“英明”決策,稱贊這個政策“爭取到了四年充實國力時間”。長期以來,大陸史學界多從革命反革命斗爭的視野,從國共斗爭的角度來論述十年內戰,對于中日民族矛盾占主導地位下的國共斗爭,還缺乏較深入的研究。近年來,大陸史學界關于九一八事變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國共兩黨的政策、日本侵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的特點以及關于抗日戰爭開端等問題的研究,正是為了全面深入認識中日戰爭歷史。有些文章,把抗日戰爭開端問題的討論,僅僅看成是“第二次中日戰爭”、“抗日戰爭”、“抗日戰爭時期”幾個不同概念范疇的爭論,似乎有些把問題簡單化了。實質上,抗日戰爭開端問題關系到對九一八事變后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關系到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抗日戰爭的特點和南京國民政府作用的評價;關系到九一八事變歷史地位的認識等一系列根本問題的認識分歧。因而全面深入地探討這些問題,對于深入地客觀地全面研究抗日戰爭是有意義的。正是基于此,應該確立十四年抗戰的概念。

    其實,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是與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性抗戰的過程相聯系的兩個概念。八年抗戰是指從1937年開始的全國性抗戰,十四年抗戰是包含從1931年開始的局部抗戰在內的整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兩種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語言環境下使用,已經約定俗成。其實質內容沒有矛盾。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日的主張,在不同的階段都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我們既充分肯定1937年七七事變以后在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進行的全民抗戰,也充分肯定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后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抗日斗爭、特別是東北抗日聯軍的英勇斗爭和其他一些中國軍隊的奮起抵抗。

    本文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么》,韓廣富曹希嶺主編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

    責任編輯:肖舒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市民腳下的“奪命酸水”牽出的問號很多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明市| 兴业县| 西畴县| 离岛区| 淮阳县| 兴隆县| 深州市| 宁阳县| 永清县| 辛集市| 彭阳县| 高邑县| 马关县| 大宁县| 若尔盖县| 哈密市| 宜兴市| 托里县| 龙泉市| 邢台市| 通州市| 习水县| 手游| 大同市| 固阳县| 奉贤区| 土默特左旗| 肇庆市| 抚顺市| 固原市| 岳阳县| 仙居县| 玉龙| 沅江市| 合阳县| 佳木斯市| 宝坻区| 连城县| 灌云县| 乐平市| 肇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