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8年<a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sSearch'>抗戰</a>改為14年

    據新京報報道,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近日下發2017年1號函件《關于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函件表示,根據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實。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對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進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并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的內容。

    教材的這一修改對中小學生日常教學來說有何影響?涉及改動的內容多不多?對此,省教育廳相關處室表示,目前暫未收到教育部紙質文件,收到正式文件后,將會按照相關要求及時進行該項工作。同時,記者從成都部分歷史老師處了解到,在日常教學中,涉及“抗戰”的內容,老師們多是講述的“八年全面抗戰”和“六年局部抗戰”的概念,很少單獨提及“八年抗戰”,“現在我們使用的歷史教材中似乎也沒有’八年抗戰’的字樣”,因此這一改動內容對日常教學來說影響并不大,而且在成都近兩年歷史科目的中考題中,也曾考查過“十四年抗戰”的相關內容。

    “十四年抗戰”曾入成都中考歷史題

    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歷史老師葉德元介紹,他早在2015年參加全國歷史學術年會時,就有學者在會上提出過“十四年抗戰”,在日常教學中,他給學生講述的也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是局部抗戰的開始,1937年“七七事變”起,開始全面抗戰,標志著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成都外國語學校高中歷史老師劉小芳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十四年抗戰是符合歷史史實的,我們也一直是這樣講的。”

    葉德元說,初中歷史涉及抗戰的內容,主要在八年級上冊的教材中學習,因此,即便教材要進行相關內容的修改,也不會影響學生下學期開學后的學習內容。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成都近兩年歷史科目的中考題中,也曾考到過“十四年抗戰”的內容。“題目大概是說,有學者提出了‘十四年抗戰’的概念,按照這種說法,是從下列哪一事件開始算起的,讓學生進行選擇,那么正確答案就是‘九一八’事變。”樹德實驗中學歷史老師曾慶沙回憶說,所以這一觀點在當下的歷史教學中并不陌生。

    “十四年抗戰”是對先輩先烈的一種致敬

    “其實關于‘十四年抗戰’的說法由來已久,八年抗戰主要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的全民族抗戰、全面抗戰,之前的1931年到1937年,這六年,其實中國已經開始了抗戰過程,只是那時屬于局部的抗戰。”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副院長、教授汪洪亮介紹說,將“八年”改為“十四年”,表面上看是時間的變化,實際上是對抗戰歷史全面客觀的重新認識,“中國人民堅持抗戰十四年,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事業、重建和平做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及巨大的犧牲和貢獻。”

    汪洪亮表示,這一改變是一種進步,它符合歷史的本來面貌,更加真實地呈現了中國人民抗戰的全過程,把全面抗戰前的局部抗戰和日本侵華占據東北情況下,各族人民依然在持續努力的抗戰,放在“十四年抗戰”的框架中,這是對在抗戰中付出努力和犧牲的先輩先烈們的一種致敬,如果僅僅說八年抗戰,容易讓國人忽視和忘卻此前日本對華的侵害及國人的抵抗,“從尊崇歷史事實,緬懷抗戰先烈來講,重申‘十四年抗戰’的提法,我認為是較為合適的。”

    責任編輯:林晗枝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市民腳下的“奪命酸水”牽出的問號很多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东县| 榕江县| 泸水县| 哈密市| 揭阳市| 洛扎县| 山丹县| 碌曲县| 邛崃市| 台江县| 德惠市| 彭水| 乌拉特后旗| 离岛区| 忻城县| 侯马市| 定襄县| 平乐县| 仪征市| 桐城市| 吴桥县| 聂荣县| 栖霞市| 红原县| 武隆县| 江安县| 平泉县| 泊头市| 石泉县| 大竹县| 宜春市| 永康市| 出国| 安宁市| 龙州县| 永康市| 北安市| 田东县| 凤庆县| 阿克| 峨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