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西北工業大學的志愿者在講解航空科普知識。
東南網8月12日報道(福建日報見習記者 莊紫怡 通訊員 林丹 文/圖)在離永安市區62公里的羅坊鄉,層巒疊嶂的山阻隔著那里的孩子望向遠方的視線。當青壯年為了生計遠走他鄉,留下的是靜默的山村和亟待關愛與指引的幼小心靈——在羅坊鄉中心小學就讀的63名小學生中,困境兒童與留守兒童占據了相當的比例。課后無人輔導、成長缺乏陪伴,曾是這些孩子面前的一道現實難題。
一棟由鄉黨委辦公用房改造而成的三層小樓,一群懷揣熱忱的“護苗人”,以及來自天南地北的高校學子,正悄然為這群山坳里的孩子架起一座通往廣闊世界的橋。這里的故事,是關于困境中的破局,是關于用愛與智慧為鄉村兒童課后教育探索出的一條充滿希望的“護苗”之路。
去年10月,羅坊鄉黨委深入了解當地百姓的實際需求后,探索創建“鄉村護苗學堂”,由35名政府青年干部、大學生志愿者組成一支志愿服務隊,并邀請多所高校的大學生志愿者前來支教,為孩子的夢想插上知識的翅膀。
“那份熱情讓我心弦輕顫”
“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動聽的聲音,如水流聲、蛙鼓聲、稻浪聲,它們宛如自然的樂章,豐富著我們的感官體驗……”不久前,一堂別開生面的《家語童聲分享課》在“護苗學堂”拉開帷幕,這是三明學院教育與音樂學院志愿服務隊為低年段孩子開展的公益夏令營第一課。
這個暑假,羅坊鄉的孩子迎來了不一樣的假期體驗。來自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等10所高校的大學生志愿者走進大山,帶來科技、音樂、體育等興趣拓展課程。各高校大學生為支教做足了準備,帶來各種教具:航天模型、故事繪本、手工用品、游戲道具……
“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先是怎樣從森林古猿一步步進化成現代人的嗎?”一間教室里,來自山東大學考古學院的學生林楷堯正在講述《穿越百萬年:人類進化大冒險》,孩子們眼睛發亮,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當講到化石的形成時,坐在第一排的羅浩文興奮地說:“老師,我要當小偵探,去山里找化石,守護歷史寶藏!”
“羅坊鄉被綠水青山環繞,有的孩子甚至還未去過縣城,考古對他們而言似乎遙不可及。但今天,我看到他們眼中閃爍的光。當孩子們討論做‘文保小衛士’時,那份熱情讓我心弦輕顫。”林楷堯說。
7月底,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閩籍學生陳可、林功航隨該校“育星領航”科普團來到羅坊鄉,為孩子們帶來月球探索、航模制作、“兩彈一星”偉大成就等課程。課上,孩子們積極舉手,提出許多奇思妙想。課間,孩子們圍著講臺上的衛星模型,展開熱烈討論。
“支教期間,無論是和孩子們在知識方面的交流,還是心靈上的溝通,他們對于知識的渴求,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激勵著我回到學校要更加認真地完成學業,把更好的教育資源帶回自己的家鄉。”陳可說。
“鄉村護苗學堂”也是西北工業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學校的大學生志愿者在這里定期開展航空科普支教實踐活動。“組織學生深入鄉村開展航空科普,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科技報國理念的重要實踐。”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團委書記田堯表示,在暑期支教活動中,青年學子實現了知識傳遞、能力提升和堅定信念的有機統一。
“專業輔導,我們放心”
夏日雨后,環抱在層層山巒中的永安市羅坊鄉一改往日的寧靜。麥田里,一群大學生志愿者帶著孩子們彎腰勞作,不遠處“鄉村護苗學堂”的教室內,一堂關于人類起源奧秘的考古課程正在進行。
據了解,“鄉村護苗學堂”占地面積174.72平方米,共分三層,一層為基礎課業輔導教室、素質拓展輔導教室,二層為心理咨詢室、志愿者辦公室、圖書室,三層為“護苗”支教志愿者之家。35名來自不同崗位的青年人成為“護苗人”,他們努力發揮專長,為孩子們提供作業輔導、閱讀指導、心理輔導、美育教育、網絡安全教育等公益服務,給予他們暖心的陪伴與關懷。
“阿爸,我先進去啦!”傍晚,讀二年級的羅莉雅和父親羅陳祥揮手告別后開心地跑進“鄉村護苗學堂”。這天,來自江西瑞金的志愿者范淇要在課后拓展課中繼續講三國的故事,羅莉雅格外感興趣。
當地開辦“鄉村護苗學堂”后,羅陳祥第一時間就把孩子送來學習。“我文化程度不高,輔導孩子比較困難,這些年輕人都很專業,我放心!”羅陳祥說,他的女兒羅莉雅特別喜歡來“鄉村護苗學堂”,她覺得這里很有趣,并且在學校、家庭和“鄉村護苗學堂”的攜手努力下,羅莉雅成績優異。近日,她在永安市小學二年級學生口算競賽中獲得一等獎。
平日里,志愿服務隊的“護苗人”每天下班后會主動抽出一兩個小時來陪伴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陪伴和輔導,孩子們現在答題的質量和效果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在志愿者王宇俊看來,陪伴孩子們學習,不光要“教”好,更要“育”好。為了當好“護苗人”,他總是精心準備,不斷學習,與孩子們共同成長。
“山里的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為此,我們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素質教育課程融入‘鄉村護苗學堂’。”羅坊鄉鄉長黃荔荔說,良好的素質要從娃娃抓起,因為這里的每一個學生,今后都將走出社會,參與到各行各業中。
“去年以來,‘鄉村護苗學堂’越來越受到小朋友和家長們的喜歡。”羅坊鄉中心小學校長羅興輝說,在羅坊,隔代教育現象愈來愈普遍,此前有不少孩子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性格相對比較內向。而現在,“鄉村護苗學堂”成為當地家庭文化教育的有力補充,有效彌補了隔代教育的不足。
責任編輯:趙睿
- “銀發幫幫團”:激活社區治理2025-08-07
- 永安:“家門口”授技“巧媳婦”增收2025-08-05
- 小城何以扛起東南抗戰文化旗幟2025-07-14
- 第七屆中國福建(永安)石墨烯創新創業大賽開賽2025-07-07
- 永安安砂鎮推出親子文旅線路2025-06-30
- 來永安,赴一場森林之約2025-06-13
- 永安:千年古鎮的“煥新”密碼2025-05-15
- 永安槐南鎮“全牛宴+” 加出鄉村振興新活力2025-03-17
- 永安:小小林間草,織起億元產業鏈2025-02-26
- 永安優品推介周活動在京啟動2025-02-17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果樹下種出"雪蓮菇",掛職干部帶出致富路2025-08-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