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惠雕與校服,惠安傳統的產業雙翼。

    千百年來,惠安人專注“掄錘握針”,詮釋經典,聯接古今。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大會堂的柱礎、人民英雄紀念碑雕刻、毛主席紀念堂石雕、著名僑領陳嘉庚的集美鰲園等,無不閃爍著惠安石雕的藝術光輝。作為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加工能力最強的石雕工藝品生產出口基地,惠安居全國石雕產區首位,產品覆蓋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樣躋身全國之最的校服產業,輻射20多個省(市、自治區)。全國每3件校服,就有1件來自“惠安制造”。可以說,惠安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石雕之都”“中國建筑之鄉”“中國校園服飾產業基地”。

    “此次成立供應鏈集散中心,是踐行‘晉江經驗’,發力‘奮勇爭先、再上臺階’的創新之舉。”惠安縣長、縣內外貿高質量發展指揮部指揮長黃育奇表示,從“產業之城”到“創新之城”,當前惠安正著力補齊短板,促進供需對接,探索一條以搭建供應鏈平臺,重塑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開辟惠安縣“1543”產業帶出海拓展新路徑,推動從“世界石雕之都”向“世界石雕產業供應鏈集散中心”邁進,從“中國校園服飾產業基地”到“中國校園服飾供應鏈集散中心”躍升,讓“惠安優品”揚帆出海,走向世界。惠安,力爭通過5年時間實現三大目標:

    ——推動傳統產業蝶變躍升,構建現代化產業發展新體系。堅持“鏈主領航、集群發展”策略,深化“一鏈一策”精準賦能,全力沖刺規上工業產值超1900億元目標。石化產業,推動中化二套乙烯項目納入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加速推進11個延鏈補鏈項目建設,推進石化產業與鞋服產業(校服工裝)相鏈接;雕藝產業,推進石雕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構建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的石雕石材產業工業互聯網創新體系。

    ——深化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打造國際化市場拓展新格局。實施外貿主體倍增計劃,力爭到今年年底全縣對外貿易主體突破290家,培育18家出口額超1000萬美元的外貿領軍企業;錨定2027年外貿出口額突破76億元、2030年邁向90億元目標,提升“惠安制造”國際市場占有率。支持代加工出口企業打造自有品牌,鼓勵企業聚焦研發設計、質量管控、品牌營銷等高附加值環節,推動企業積極對接義烏供應鏈,依托淘寶、京東等線上平臺,搭建國內分銷網絡,形成以自主品牌為核心、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促進工貿金研深度融合,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以“科創+產業+資本”深度融合為核心,規劃建設超500萬平方米工貿載體,引進3家大院大所共建創新平臺,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的工業設計小鎮,引入5家以上國際高端設計品牌企業。建設基金集聚區,匯聚百支以上基金機構,構建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深入實施外貿人才訂單式培養計劃,構建多層次、全鏈條的培育體系,搭建“政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完善“技能培訓+國際認證”雙軌機制,開展跨境電商運營、國際談判等定制化培訓。實施企業上市“鯤鵬計劃”,建立“儲備一批、培育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培育機制,力爭培育2家以上上市企業,以資本力量撬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形成“產業創新—科技研發—金融支撐”的良性循環生態,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雙核進擊 進位破圈

    打造300億級石雕校服產業集群

    同一天成立的世界石雕產業供應鏈集散中心、中國校園服飾供應鏈集散中心,向外界傳遞了惠安產業集聚、出海拓展的發展新聲。現場簽約項目重點圍繞“強鏈補鏈、數智賦能、綠色集約”三方面,目的在于補短板、聚資源,強化上下游協同創新,提升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對集散中心成立后的行業發展,惠安縣石雕石材協會會長王志剛充滿信心。“石雕產業在產業鏈協同發展上,本來就積累了不少經驗和做法。如為推進產業綠色化發展,我們成立一個環保工作小組,從幾家企業嘗試性探索到各部門、環保機構介入指導,把整個惠安縣所有的生產尾料通過各種工藝進行回收再利用,實現促進產業綠色健康發展的成效。”

    “我們惠安有種說法,從街頭走到巷尾,一件校服就可以生產出來,背后是產業鏈高度協同帶來的發展優勢。”福建新同興針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子強表示,縣委縣政府替我們把供應鏈平臺打造出來,為產業帶來諸多優勢,包括提升服務效率、節約物流成本等,特別是吸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進駐惠安縣校服產業園區,進一步豐富了供應鏈體系。

    在惠安副縣長、縣內外貿高質量發展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莊澤平看來,兩大中心的成立,承擔著推動惠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到2027年,石雕、校服兩大產業規模將力爭突破300億元。其中,世界石雕產業供應鏈集散中心將充分發揮整合資源、協同創新的作用,推動石雕產業在全球貿易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并形成一批國際知名的文化IP和設計品牌。中國校園服飾供應鏈集散中心將發揮惠安縣作為‘中國校園服飾產業基地’的優勢,匯聚行業優質企業和資源,推動惠安校服產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如何讓惠安的石雕、校服產業突破現有的市場疆界,進位更高維度、更廣尺度的領域?莊澤平向記者講述了惠安打法:

    構筑完善全面的產業鏈條——石雕產業推動碑石雕刻、園林景觀雕刻、宗教雕刻等六大核心品類協同發展,打造專業化產業集群;以雕藝循環經濟產業園為錨點,引導縣域石雕企業集聚入園,實現集約化管理。

    產業策劃實施增資擴產、改造升級、延伸鏈條、補齊短板等重點技改項目,擴大優勢產能規模;建設中國校園服飾供應鏈集散中心,規劃原輔料交易、研發創新、電商展示、教育裝備、商業辦公、倉儲物流、金融服務等板塊,引導校服企業入駐專業市場。

    布局智慧高效的產業生態——建設中國(惠安)石雕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打通設計、生產、銷售全流程數據壁壘;推廣AI輔助設計、庫卡智能雕刻機器人、數控設備共享服務及“惠雕云商城”線上交易平臺,支持荒料、設備、成品全品類B2B交易。加快群盛世紀科技產業園、校服基地產業園、歐派產業園等標準化園區建設,支持入園企業應用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全流程數字化轉型。

    打響抱團出擊的產業品牌——構建統一的“惠安石雕”品牌標識體系,通過雕藝博物館、3A級文化街區等載體擴大品牌輻射力。積極創建“惠安校服”集體商標,制定集體商標使用管理辦法并推動公平公開公正使用;舉辦或承接高規格校服設計大賽,不斷提升惠安校服影響力。

    鏈主牽引 集群蝶變

    產業協同實現畝均稅收25萬元跨越

    在惠安,有一個顯著的產業特征——“鏈主”,即一家龍頭企業通過產業協同,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告別單打獨斗,協同創新共贏,以全產業鏈共建產業生態。

    以泉惠石化工業園區為主要載體,惠安積極構建以中化泉州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為龍頭、基礎化工為主線、合成纖維為特色、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學品為兩翼的石化產業鏈,打造化工材料發展新高地。立足泉州服裝鞋業全國領先的產業優勢,惠安打通乙烯(C2)—EVA產業鏈,目前已投產10萬噸/年EVA項目,通過技術優化升級及功能母粒研究,配套高端EVA鞋底材料,直供晉江、南安等地的鞋企。此外,惠安引入環氧丙烷下游東大聚醚多元醇項目,同步洽談鞋材、軟墊原材料聚氨酯項目,打造“從一滴油到一張膜、一匹布、一雙鞋”的產業融合發展新局面。

    同樣推行“鏈主”發展模式的還有食品包裝領域。惠安通過建設南王科技產業園,激發南王科技的龍頭效應,精準開展以商招商、以鏈黏商,陸續引進麥王、雙盈、麥氏、華方冷鏈等上下游企業落地,推動實現入園企業訂單共享、資源互通、發展共謀,提升供應鏈協同效率。“園區企業可實時了解彼此的生產、庫存和銷售情況,實現食品包裝、漢堡面餅、醬料調味品、冷鏈物流配送等供應鏈閉環,推動企業降本增效,形成搬不走的集聚優勢。”據園區方面介紹,園區入駐企業18家,投產企業17家,畝均稅收由5萬元增長至25萬元,產值將從建設初期的8億元躍升至20億元。

    在百裕集團研發中心的展廳內,各式各樣的校服琳瑯滿目,每一件都以獨特的設計和精美的工藝詮釋著品牌的時尚和創意理念。以科技創新、品牌升級及全鏈整合為核心,校服產業實現從“貼牌代工”到“自主品牌”、從“渠道為王”到“創新驅動”的跨越。

    全國學生服飾南方研發中心設計總監余朝陽表示:“以前我們主要靠跑渠道、拼價格,利潤很低。現在我們成立了自己的研發團隊,2018年成立了全國學生服飾南方研發中心,每年研發校服300多款,還申請了幾十項專利,訂單價格比傳統代工高出許多。”惠安校服協會黨支部書記、常務副會長陳素梅分享了產業“密鑰”:“我們通過產業鏈黨建聯盟,把200多家企業聯合起來,共享研發資源、統一質量標準。同時,政府出臺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升規納統,打造‘惠安校服’地理標志品牌。”

    人才鏈,是“四鏈融合”的重要一環。惠安通過成立大師工作室、舉辦高級研修班、產學研合作等方式,將產業、專家、高校、科研機構等多方深度融合,讓人才成為產業集智賦能、創新發展的助推器。5月12日至16日,在惠安縣委組織部、縣城聯社的組織下,40名雕藝人才赴中國美術學院參加“雕藝融古今·數智繪未來——2025年惠安縣雕藝人才高級研修班”,通過與高校教授、行業專家開展深度互動交流、實地研習等方式,探討如何將數字化技術應用在雕藝領域中、如何將現代設計理念融入雕藝創作。

    惠安縣城聯社分享的多組數據,佐證了人才鏈對產業的多維提升。開成職校、華光學院等職業院校增設雕刻工藝專業,訂單式培育企業需求人才,累計為企業培育輸送雕藝人才2000余人;與中國美院等10多所知名美院合作設立教學實踐基地15個、雕藝人才工作站6個;累計創建市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79家、縣工藝美術(雕藝)大師工作室108家,推動大師帶徒授藝503人,有效傳承民間優秀技法和關鍵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在塑造產業鏈協同發展模式方面,惠安探索了新的“玩法”。依托“中國校園服飾產業基地”的產群優勢,惠安將以螺陽鎮溪西村為試點,打造“校服行業鄉村富民車間”,承接龍頭企業訂單,促進產業與鄉村共同富裕,建設共享工廠,推動國有企業與縣域產業鏈深度融合。

    “惠安優品” 集體出海

    前4個月進出口增長34.9%創歷史新高

    在華瀚箱包公司的標準化廠房內,晝夜不停的機械加工聲,成為企業良好外貿態勢的最佳“伴奏”。企業負責人蔡邵媚介紹:“‘惠安優品’通過設立外貿優品專區,為出口轉內銷企業提供線上或線下的銷售平臺,縮短商品進入國內市場的時間。在鞏固外貿優勢的同時,公司還積極拓展國內市場渠道,形成內外貿一體化運營模式,通過‘惠安優品’的打造,實現訂單結構優化。”

    蔡邵媚口中的“惠安優品”,是惠安于2023年11月起全力打造的公共品牌,即聚焦當地“1543”產業體系,在重點產業領域篩選推出一批特點突出、品質卓越、市場公認的產品和服務,集中展示、推廣惠安名特優新產品,助推企業拓展市場。截至目前,惠安已公布兩批入選目錄產品,共36家企業、上百個產品入選。

    產業出海,渠道為王。惠安在2月2日揭牌成立了正和港外貿—跨境電商集聚區。“正和港外貿—跨境電商科技產業園區坐落于惠安黃塘鎮,將為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包括電商平臺支持、供應鏈整合、海外倉儲及物流服務等。”中太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太育表示,這不僅為本地企業提供了更高效的國際化發展路徑,也為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商業機會,更好地推動地方外貿發展。

    去年8月,中國籍“鼎衡1”輪裝載著3100噸甲苯順利駛離外走馬埭作業區6#泊位,首次直裝直發海外目的港,成為泉州斗尾港區外走馬埭作業區正式開放以來外貿船舶首航。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營銷管理部出口業務負責人王超表示:“該作業區啟用后,可實現‘門對門’的海運直航直發,無需短倒至外租庫出口,可為石化企業提供更便捷、更經濟的倉儲物流配套服務,單船預計可節約成本30萬元以上。”近年來,惠安積極擴大化工產品進出口,推動中化保稅原油進口增加至每月12億元,推動外走馬埭、港豐等碼頭先后開放,進一步擴大甲苯、航煤、乙烯等化工產品出口,化工產品及原油進出口成為外貿進出口新增長點。

    “時尚大秀”,創新脈搏。4月初,伴隨著惠安海岸輕柔的潮聲與海風,身著各式校服的模特以海天為景、以時尚為媒,用青春活力的姿態展示著惠安校服產業的時尚蝶變。作為惠安縣僑商跨境出海走進產業帶暨縣域重點產業鏈“四鏈”融合活動之一,惠女服飾、箱包產業、校服產業“三個秀場”聯袂上演,背后是惠安厚植產業基礎與文化資源,激活“創新驅動、設計引領、品牌提升、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推動石雕、校服、箱包、惠女服飾、食品飲料等產業向時尚化、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積極嘗試,旨在讓具有惠安特色的時尚產業體系成為開拓國內外市場的新優勢。

    今年1—4月,惠安外貿進出口總值75.3億元,同比增長34.9%。其中,出口23億元,增長22.1%;進口52.3億元,增長41.5%;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65億元,增長45.6%。“成績的取得,是惠安緊扣內外貿一體化新格局的趨勢與變革,走出了一條既守住產業‘傳統優勢’又賦能‘創新業態’的新路,為產業出圈出海保駕護航。”惠安縣委副書記、縣內外貿高質量發展指揮部第一副指揮長陳劍鋒表示,惠安將繼續秉承“要簡單,來惠安”的營商環境服務理念,推動稅務、金融、人才等各領域營商環境提升,全面做好企業發展服務保障。

    “作為福建省重要的工業大縣和經濟強縣,惠安正肩負著新時代產業轉型升級的歷史使命。”惠安縣委書記、縣內外貿高質量發展指揮部指揮長莊稼祥說,面對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和國內產業升級新機遇,未來,惠安將充分發揮“雙中心”集聚效應,以供應鏈創新為抓手,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強化政企協同、產融結合、數字賦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助力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引導企業從“制造出海”向“品牌躍遷”,推動“惠安優品”出縣出海,書寫惠安縣內外貿發展新篇章。(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 莊丹丹 黃偉毅 林綠波)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真我 Neo7 Turbo 正式發布:透明后殼+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馆陶县| 满城县| 汝州市| 宜兴市| 台江县| 额尔古纳市| 安义县| 白城市| 长垣县| 蒙自县| 马尔康县| 天峻县| 杂多县| 房山区| 高淳县| 高要市| 岳普湖县| 迁西县| 湘阴县| 石林| 大新县| 衡南县| 肇州县| 马关县| 山阳县| 开封县| 福建省| 曲水县| 漳浦县| 玛纳斯县| 铜陵市| 堆龙德庆县| 镇原县| 土默特左旗| 交口县| 左云县| 梁河县| 五莲县| 子长县| 商河县| 南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