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雅集》演出現場 (受訪者供圖)
《勢不可擋》演出現場(受訪者供圖)
核心提示
9月3日晚8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正義必勝》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小白鷺”)40名優秀舞者參與了晚會第二場“紅星照耀中國”中《延安!延安!》與第五場“正義永恒”中《勢不可擋》的演出。
8月31日晚,由“小白鷺”的兩名青年編導何穎、郭勇濱參與編創的節目,亮相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行的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共創未來》文藝演出。
從津門到首都,短短數日,“小白鷺”在這兩場高規格的文藝演出中,以高超的專業素養,展現了我省文藝工作者的風采。
東南網9月5日訊(福建日報報業集團記者 林澤貴)“每一次的汗流浹背,都將化作對先輩的敬意”
無論是詮釋“上海精神”的《共創未來》,還是致敬抗戰光輝歷程的《正義必勝》,“小白鷺”始終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創作根基,讓舞蹈成為傳遞思想與精神的載體。
在《共創未來》中,由何穎主導創作的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以“滴水成溪、溪流匯江、江河入海”的舞臺意象為脈絡,融入細膩靈動的肢體語言,經過反復排練磨合,最終完美呈現出水流匯聚的壯闊意境。
同場晚會中,為融合中國水墨畫的“山水意境”與傳統戲曲的“行當扮相”,郭勇濱在創作戲曲類作品《丹青·雅集》時,既堅守戲曲傳統精髓,又舍棄了不符合整體美學的冗余表達,讓作品更具生命力——舞臺上,“角兒在畫中游,畫在境中留”的視覺呈現,將焦點匯聚于中國美學的“自然美”與“人文美”,讓觀眾感受到中華文明千年傳承的蓬勃活力與大國氣韻。
在《正義必勝》舞臺上,“小白鷺”的文化表達則轉向對歷史的“傳承”。
《延安!延安!》里,演員化身“印刷工人”,以充滿力量的舞蹈動作,還原毛主席在延安組織印刷《論持久戰》的歷史時刻;《勢不可擋》中,他們身著象征“廣闊海洋與無限可能”的藍色服裝,以昂揚舞姿、富有張力的群像與層層遞進的節奏,將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攻堅克難的堅韌、邁向復興的豪情濃縮于舞臺之上。
“這次演出經歷,讓我更加明白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演員黃源沅坦言,“盡管一個動作要練上百遍,隊形改了數十版,但每一次的汗流浹背,都將化作對先輩的敬意。”
“對舞蹈演員的職業使命有了更深理解”
從編創團隊的匠心打磨,到演出團隊的刻苦排練,“小白鷺”在這兩場高規格文藝演出中,始終彰顯著對專業的追求。
《共創未來》文藝演出創排期間,何穎、郭勇濱與團隊在天津封閉式排練近3個月。從節目構思、動作編排到藝術呈現,始終堅持高標準——郭勇濱為把握《丹青·雅集》的美學內核,反復研究水墨畫作與戲曲典籍,細致指導演員的眼神、身段;面對非專業演員團隊,何穎耐心為其拆解復雜動作。兩人的專業水準贏得了晚會主創團隊的高度認可。
這份專業堅守,也體現在備戰《正義必勝》演出中。由于演出導演組堅持“細節至上”,從宏觀的隊形調度、動作設計、節奏把控到微觀的表情均力求精準,因此,自6月初抵京后,“小白鷺”演員立即投入緊張排演。近3個月的排練過程中,他們的日均排練時間超過12小時,早出晚歸、加班熬夜更是家常便飯。“《延安!延安!》首次審查通過后,導演臨時要求4名‘印刷工人’清晨加排改動作。我們頂著晨曦在空無一人的場地反復磨合,只為每個動作貼合角色內心世界。”演員韓昊成說。
“雙腿像灌了鉛”“整個人變成機械狀態”……排練期間,因長時間超負荷練習導致傷痛頻發成為“小白鷺”演員的常態。但即使如此,他們卻并未退縮。“看到前輩們身上的膏藥和磨平的舞鞋,我對舞蹈演員的職業使命也有了更深理解。”演員牛惠說。
“為文藝事業培養新生力量”
近年來,“小白鷺”頻頻現身國家級重要文化活動——2023年春節團拜會、2023年中國-中亞峰會、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等重大場合的演出,都留下了“小白鷺”的身影。
“小白鷺”何以翱翔?在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主任林乃楨看來,這些榮譽的取得,得益于廈門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推進。“改革一方面助力‘小白鷺’在創作、表演中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也推動我們以人才建設為長遠布局,為文藝事業培養新生力量。”
不久前,“小白鷺”青年舞蹈演員楊德奇應邀在北京舞蹈學院原創舞劇《楊家嶺的春天》中擔任主演,參加第十四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終評。這部以延安木刻版畫為靈感的紅色題材舞劇,曾是他在北京舞蹈學院求學時的作品。如今身為“小白鷺”一員,他帶著對生活更深刻的體悟重塑“小戰士”角色——不僅融入陜北秧歌素材,還新增“版畫家”與“小戰士”幕間雙人舞,傳遞戰友間的深厚情誼。
無獨有偶,近日,“小白鷺”青年舞蹈演員繆斯琦入選中國文聯“名家傳藝——新時代文藝英才培養計劃”,為我省唯一入選該計劃的舞蹈組學員。在8月16日至9月3日的集中培訓中,8位頂尖導師通過“一對一”“多對一”師徒制教學,從肢體、情感到作品結構、舞臺呈現,對她展開針對性指導。“這次培訓不僅積累知識,更重塑了我的藝術思維。”繆斯琦感慨。
從舞劇舞臺上的信仰傳承,到文藝英才的薪火培育,“小白鷺”始終以藝術為橋梁,將個人價值與時代需求緊密相連。“文藝工作者不僅是藝術的創造者,更是文化的使者和精神的筑路人。”林乃楨表示,未來,“小白鷺”將繼續搭建藝術實踐平臺,鼓勵更多人才在高水平創作與演出中錘煉技能,打造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文藝精品。
責任編輯:趙睿
- 廈門多部門聯合出臺預警叫應機制2025-09-04
- 投洽會期間 廈門新增2條臨時免費接駁專線2025-09-04
- 第二十五屆投洽會香港館即將啟幕:以“香港通道”鏈接全球,解鎖閩港協同新機遇2025-09-04
- 廈門三項成果亮相2025數博會2025-09-03
- 廈門舉辦《黃河》交響合唱音樂會2025-09-03
- 廈門“湖濱五校”周邊地下車庫啟用、交通組織調整2025-09-03
- 今起三天廈門時晴時雨 市民出門請帶傘2025-09-02
- 助力鋰電出海 廈門發布全國首個專項合同范本2025-09-02
- 廈門:集裝箱式鋰電池有了海運合同范本2025-09-02
- “紀念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8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廈門開幕2025-09-01
-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
從烽火歲月到煙火人間——福建抗戰遺跡的時代2025-09-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