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需要繼續做好財政與經濟良性循環的“大文章”。財政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充分釋放政策效應,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推動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近日發布的財政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839億元,增長0.1%,為今年以來首次正增長。其中,7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為年內最高。財政收入累計增幅的首次轉正背后,是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的有力支撐。
從年初的下降1.6%,到現在的實現正增長,財政收入呈現逐步回升態勢,收支總體運行平穩。經濟發展是財政收入的基礎和源泉,今年以來,我國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生產供給穩定提升,消費投資保持增長,新動能成長壯大。提振消費相關政策發力顯效,文化體育娛樂需求增加,商品銷售和服務消費持續增長。“兩重”建設和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有效實施,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明顯,水利、電力投資快速提高。一系列政策落地顯效,帶動了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也為財政收入增長提供堅實基礎。
財政收入與宏觀政策實施、經濟運行的良性互動關系,具體表現在行業稅收上。統計顯示,前7個月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行業稅收表現良好。特別是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以及計算機通信設備、電氣機械器材等裝備制造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娛樂業,稅收收入保持較高增速。這些行業的快速增長,離不開財政支出對實施“兩新”政策的大力支持。
財政收入不僅要看增速,還要看質量。稅收收入月度增幅自4月份由負轉正后持續回升,非稅收入增幅則持續回落。非稅收入增長的重要因素是地方多渠道盤活資產,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出租、出借等收入增加。財政收入對非稅收入的依賴度下降,反映出財政收入結構改善。
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需要繼續做好財政與經濟良性循環的“大文章”。財政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充分釋放政策效應。特別是充分發揮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券、財政貼息等工具作用,圍繞提振消費、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加強政策供給和資金支持。經濟的增長也將給財政收入帶來更多源頭活水,在增加財政收入的同時,促進財政加大支出強度、優化支出結構,加強對重點領域的支出保障,讓促消費、擴投資、惠民生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實現財政增收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財政收入穩步恢復增長,基層“三保”工作不能放松。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是保障群眾切身利益的基本需求,也是維護經濟運行秩序和社會大局穩定的“壓艙石”。當前一些地方財政收入承壓,收支矛盾仍較突出,需要多渠道安排資金加大“三保”財力支持。兜牢基層“三保”底線,需要中央和地方協力推進。今年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加強地方財力保障。各地要足額安排“三保”支出預算,優先保障“三保”支出,強化“三保”動態監測和應對處置,及時防范化解風險。此外,還要繼續做好隱性債務置換工作,減輕還本付息壓力,騰出更多資金資源用于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保持財政收入恢復增長態勢,需要繼續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實施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充分發揮政策效應,將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作者:曾金華)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文旅市場多元供給讓夏日經濟持續升溫2025-08-29
- 中國經濟下一個風口在哪?這篇文章講清楚了2025-08-29
- 金觀平:提升宏觀政策效能 塑造積極市場預期2025-08-29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重大項目加快落地 能源投資“向綠向新”2025-09-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