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中國臺灣網7月1日訊 近日,2025“文化抗戰川渝行”兩岸媒體采訪活動在四川、重慶舉行。來自兩岸的抗戰將士后代、專家學者、媒體代表及臺灣青年一行,先后走進聶榮臻元帥陳列館、張自忠烈士陵園、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南泉抗戰舊址群等地,共同緬懷先烈,追尋民族記憶。

    走進歷史的現場

    “到了歷史的現場,感覺特別激動。先輩們在當時的環境中,從事生產、備戰、文化教育事業,都非常艱辛。”臺灣黃埔軍校同學后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近日在重慶表示,兩岸人士共同研討抗戰歷史,走入歷史的現場,對增進彼此共識、互相了解很有幫助,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丘智賢說,很多當時的殘垣斷壁如今已建設得煥然一新,先輩們如果在天有靈,會感到很欣慰。同時,《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這兩份重要的國際法文件均證明,海峽兩岸不可分割是一個明確事實,不容置疑。

    張自忠將軍之孫、四川省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張慶成說,祖父殉國85年了,至今每天還有很多人來紀念他。這說明,一個人為了國家、民族做了好事,做了應該做的事情,國家、民族永遠不會忘記他。

    張慶成還說,誠如大家所言,抗日戰爭是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有社會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廣泛參加的全民族抗戰。

    “人們記住了,抗日戰爭有個英雄叫張自忠。”張慶成說,自己更不敢忘記那些在正面戰場、敵后戰場為抗戰付出犧牲的軍民,在他的心里,這些人和祖父一樣,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參加此次活動,亦是臺灣自媒體人王裕慶首次來重慶,他對此次參訪聶榮臻元帥陳列館、張自忠烈士陵園印象尤為深刻。王裕慶說,聶榮臻元帥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貢獻不僅在于戰場,更在于他對于國家人才建設的深遠影響。同時,張自忠將軍面對日寇不屈不撓,直至壯烈犧牲,值得所有中華兒女學習。

    讓歷史的傷痕化為團結的力量

    “我們同說漢語,同過端午,同祭祖先,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臺灣自媒體人李東恩說,歷史不能遺忘,兩岸一家親,同根同源、血脈相連。今天,大家更應攜手前行,讓歷史的傷痕化為團結的力量。李東恩說,兩岸同胞心手相連,共創和平繁榮的未來,這樣才能讓先烈的犧牲不被辜負,讓中華民族的明天更加美好。

    王裕慶提到,此行他看到了很多文物,也做了很多短視頻。將分享給島內的同胞,讓大家知道大陸的真實情況,也知道抗戰勝利的不易。希望大家通過對史料的了解,明白兩岸同胞都是一家人。

    臺灣大學教授苑舉在參觀張自忠烈士陵園后表示,要鼓勵大家多到重慶來,鼓勵大家多到梅花山來看一看,要把張自忠將軍的故事宣傳出去。

    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榮譽會長蕭開平說,兩岸人民在抗戰中并肩作戰,都是中華民族抵抗外侮的組成部分。

    “記住抗戰,是為了記住我們從哪里來,也為了知道我們要往哪里去。”在蕭開平看來,守護兩岸的共同記憶,民間力量仍大有可為。他希望通過家族故事、文化交流、青年互訪,讓年輕人更了解這個民族曾經怎樣浴血奮戰,才能走到今天。(中國臺灣網、重慶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風華正茂謀復興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林县| 盐津县| 凤山市| 科技| 湛江市| 麻江县| 宁河县| 尖扎县| 青田县| 闸北区| 唐河县| 开阳县| 临潭县| 公主岭市| 莒南县| 荥经县| 嵩明县| 绥棱县| 关岭| 东台市| 商水县| 万载县| 浦城县| 衡阳市| 犍为县| 宜良县| 徐州市| 东辽县| 山东| 县级市| 南和县| 西林县| 乌兰浩特市| 长丰县| 临颍县| 江城| 莒南县| 林州市| 山阴县| 日照市| 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