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影響就業喜憂參半
業界人士分析,AI在就業替代上將呈現多個新趨勢。
“無人工廠”持續推進工人學歷及專業需求被改變。“無人工廠”憑借靈活性強、效率高等特點愈加受到企業歡迎,在替代就業的同時,也對一線員工的學歷、專業提出了新要求。記者在一些企業采訪了解到,過去企業工人以??粕鸀橹?現在工人中本科生占了相當比例。智能化后,除了要熟練掌握設備操作系統、信息系統外,還要求會保養、維護、簡單維修機器人等。
浙江梅輪電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近年引入了智能化生產線后,人員縮減了五分之一。“現在我們要求員工會英語、懂電腦,這是企業智能化發展后的一個新需求點和增長點。”梅輪副總經理陳冰冰表示。
認知智能規?;涞貙⒊掷m對傳統勞動力結構帶來沖擊。一些人工智能企業負責人分析認為,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認知智能開始真正規?;涞?。人工智能越來越“聰明”,必將會引導一波巨大的產業革命,對傳統的勞動力結構帶來沖擊。比如,未來的老師、醫生,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一些注重經驗積累的職業能夠被人工智能更高效地完成,這會導致越來越少的人愿意投入到和機器人PK的行業當中。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帶來更多人機交互、人與人交互的創新方式,激活了全新的勞動力需求市場,有望創造更多新型勞動機遇。
“從歷史看,每個新技術的應用,都會催生更多新職業。在新的生產模式下,會產生更多的就業機會。機器可以把人解放出來,干更重要的事,人類沒必要懼怕人工智能發展。”一些專家表示,人工智能將會更好輔助人類工作,減輕工作負擔,“人機共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但這絕不意味著被動等待。
“當前,針對年輕人技能提升的工作非常重要。也許,你現在掌握的技能到10年、15年之后就過時了。如果我們想下一代人生活得更好,我們現在就要采取行動。”瑞士德科集團首席執行官阿蘭·德哈茲等企業家認為,政府、企業和個人都需要積極行動起來,開展技能培訓,鼓勵員工持續學習,走出“舒適區”,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同時,為了保持整個國家的競爭力,政府、企業等利益相關方,應共同承擔對勞動力培訓的投入成本。(記者 王瑩 朱涵 陳宇軒)
責任編輯:楊林宇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AI換臉APP刷屏朋友圈怎么回事 爆火背后帶來哪些商機與隱患?2019-09-03
- 上海構筑人工智能發展高地 行業融資去年超600億元2019-08-29
- 一場聚焦人工智能的高端論壇昨在廈門舉行2019-08-27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馬云哭了怎么回事?馬云哭了原因是什么?馬云2019-09-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