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作正被“AI+”深度滲透
2017年5月,柯潔敗于阿爾法圍棋被看作是中國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時刻”;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為產業領航;今年全國兩會,“智能+”首現政府工作報告。
當前,作為國家戰略的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與產業融合,助力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產生深遠影響。
2019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普華永道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人工智能已在逐漸取代人類過去的工作,像欺詐檢測、簡歷審查和貸款申請等,可以減輕員工負擔,讓他們從事更高級別的工作,如醫生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能更快確診;聊天機器人可以代替客服人員,回答客戶簡單問題。
記者采訪騰訊、商湯科技、科大訊飛等多家人工智能企業了解到,這些企業已多點出擊,在重點行業如醫療、養老、教育、文化上不斷深耕,探索拓展人工智能技術的實踐與應用。
商湯科技新興創新事業群負責人柳鋼表示,企業將人臉識別、智能視頻分析等技術應用在城市安防、金融業認證、智慧零售“刷臉消費”及手機人臉解鎖、智能美顏等領域,成果顯著。僅在金融業提供“刷臉”認證服務的人數就超過4億人次。
在司法領域,科大訊飛推出的智慧庭審系統率先應用到全國30余省份、400多家法院。科大訊飛政法事業群,運用大數據、智能語音、圖像識別等核心技術,為全國四級檢察機關提供智慧公訴一體化解決方案,形成安徽、浙江、內蒙古全面應用、新疆特色應用、其他省市試點應用的部署格局。
“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正在被不斷挖掘。”今年7月參加2019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作業幫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侯建彬介紹,目前作業幫已裝入了1.8億道習題及其解答方案,可以即時向查詢者提供正確答案、解題步驟、視頻講解、同類習題等內容。“在互動過程中,人工智能強大的學習能力,還會讓大數據題庫不斷充實。”
騰訊試水AI+農業領域,首創的農業人工智能系統攻克了機器智能嵌入農業專家知識的難題。種植結果顯示,該人工智能系統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自然資源利用率,還大幅降低了傳感器成本。2018年12月,在荷蘭舉辦的國際人工智能溫室種植大賽上,該系統獲得“AI策略”單項第一、總分第二的成績。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企業都把醫療行業作為重點目標,致力于打造“篩查-診斷-治療-康復”全流程的“AI+”醫療模式。如利用智能影像識別技術輔助醫生閱片,提高放射科醫生的工作效率,降低閱片的漏診率;通過構建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在醫生診斷治療過程中給予人工智能的指導和建議等。
責任編輯:楊林宇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AI換臉APP刷屏朋友圈怎么回事 爆火背后帶來哪些商機與隱患?2019-09-03
- 上海構筑人工智能發展高地 行業融資去年超600億元2019-08-29
- 一場聚焦人工智能的高端論壇昨在廈門舉行2019-08-27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馬云哭了怎么回事?馬云哭了原因是什么?馬云2019-09-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