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富之地
為打造人才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富之地,以更加充盈的人才隊伍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近日,《泉州市人才人口“雙增”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發布,提出4方面15項措施,力爭5年內實現人才、人口年凈增量“雙倍增”,努力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
加快集聚青年人才
來泉留泉返泉最高補助27萬元 力爭每年新增青年技能人才逾1萬名
根據《方案》,我市將擴大實習見習崗位供給,每年提供2萬個以上實習崗位,對接收高校在校生實習并提供免費住宿、頂崗勞動報酬、購買人身意外保險的用人單位按規定給予補貼。每年提供2000個以上見習崗位,鼓勵全國高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待業青年來泉參加3—12個月見習,按規定給予見習單位就業見習補貼。
為推動高校畢業生留泉返泉,《方案》明確,建立健全在泉高校畢業生跟蹤服務機制,加強校地企合作互動,創設若干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建立健全在外泉籍優秀學子屬地聯系機制,對畢業5年內留泉返泉并在我市民營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穩定就業或自主創業的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雙一流”高校本科生,給予連續3年、每年1萬元的家庭獎勵。
加碼青年人才落地支持,高校畢業生、取得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資格或技師以上職業資格人員首次在我市民營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穩定就業或自主創業的,可享受最高10萬元生活補貼、8萬元購房補助,并對人工智能、半導體、新能源、新醫療等新賽道產業、未來產業青年人才上浮50%獎補標準。
我市還將健全青年技能人才自主培養體系。持續優化職校、技校學科專業布局,支持企校聯合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企業每人每年最高8000元補貼。支持設立大師、名家、工匠工作室,分行業組建大師、名家、工匠聯盟,促進技術技能傳承,力爭全市每年新增青年技能人才1萬名以上。
不斷拓寬引才招工渠道
每年動態儲備5萬個優質就業崗位 第三方參與引才最高補助30萬元
《方案》明確,每年動態儲備5萬個優質就業崗位,組織“百校百企”引才對接、“百村百企”勞務協作,每年舉辦300場線上線下招聘,對參與赴外招聘企業給予一次性補助。
同時,統籌建設50個以上人才飛地等異地人才機構,探索在人口流出地區建立勞務協作工作站。支持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和標準化零工市場(驛站)建設,并按規定給予建設運維補助經費。
我市還支持第三方參與引才招工。支持人力資源機構為在泉企業開展高端人才、技術技能人才、長工零工引聘服務。試點“人才獵聘券”,對依托第三方引進年薪100萬元以上人才的,按年薪的5%給予用人單位每人最高10萬元、每家最高30萬元補助。每年命名一批“引才(引工)大使”并給予一次性獎勵。
廣泛吸納來泉人員落地扎根
逾1萬套住房租金減免 教育醫療享同等待遇
落戶上,我市實行“零門檻”落戶。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鼓勵落戶人員攜配偶、子女隨遷,對16—45周歲新落戶人員在泉繳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由工作地縣(市、區)給予每人1000元落戶補助。
安居上,《方案》明確,3年內籌集供應1萬套以上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高校畢業生、取得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資格或技師以上職業資格的青年人才首次來泉求職、見習的,可分別享受最長1個月、3個月的保障性住房免費住宿;落地就業創業后租賃保租房的,可享受第1年租金全免、第2—3年租金減半、第4—6年保租房租金標準的住房租賃優惠。
《方案》還明確,推行教育醫療同城待遇,來泉人員持居住證參加城鄉居民保的,與本地享受同等財政補助。簡化參保流程,在我市參加基本醫保的流動人口子女可直接參加我市城鄉居民保,享受我市參保居民同等醫療保障待遇。提供友好就業環境,推動“五險一金”參保擴面,落實職工關心關愛舉措,每年舉辦300場以上青年聯誼活動,每年評選一批中小企業“最佳雇主”。
持續造優創新創業生態
國企基金加持助力 設立創新創業導師庫
《方案》明確,鼓勵青年人才創業。支持離校兩年內高校畢業生、返鄉入鄉創業青年在泉創業,符合條件的可申領1萬元創業補貼。設立創新創業導師庫,定期組織開展現場咨詢和創業輔導。統籌用好公益性創業工位、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創業孵化基地和標準化工業園區,為創業團隊提供場地支持。
支持青年人才投身新業態。聚焦創意經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文旅經濟、小店經濟等新業態,推動各縣(市、區)加快布局建設一批創業街區、直播基地、特色小鎮等載體。定期組織新業態領域創業培訓交流活動和典型選樹。
創業金融支持上,我市推動市、縣兩級國企母基金主導的天使、創投基金每年領投支持10個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創新創業項目,健全領投基金容虧免責機制。提升“泉州創投日”品牌效應,引導金融機構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多元服務。(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 吳宗寶 通訊員 林小宇)
責任編輯:唐秀敏
- 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對話和發展日系列活動舉辦2025-05-22
- 即日起至10月31日 全市專項整治“飆車炸街”2025-05-21
- 泉州市新增31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25-05-16
- “外國專家福建行”活動走進泉州 看歷史 探產業 品文化2025-05-16
- 古城交通 “舒筋活絡” 泉州打出公交優先 “組合拳”2025-05-15
- 2025年泉州市初中招生入學工作方案公布2025-05-15
- 泉州探索“人工智能+”在基層治理中深度應用2025-05-15
- 泉州17處烈士陵園有了不動產權證2025-05-14
- 名居·中憲第:三百年紅磚古厝里的海峽情緣2025-05-14
- “福路無憂——路產快處直賠”機制在泉州正式落地2025-05-13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