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正是海洋的豐收季。“定海灣2號”深遠海養殖平臺上,30萬條自主培育的“岱衢族”大黃魚近期捕撈上市。
上一個金秋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福建考察,為福州發展海洋經濟把脈定向——加快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做大做強海洋經濟。
對福州來說,這一指路引航意義非凡。1994年,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高瞻遠矚地提出“海上福州”戰略構想,率先吹響“向海進軍”的號角。福州牢記囑托,堅定不移開發海洋“聚寶盆”,全市漁業產值連續30年全國第一。
深切關懷,催人奮進。福州懷著特殊感情、帶著特殊責任,建設“藍色糧倉”。2024年全市水產品產量達317萬噸,位居全國第二,譜寫現代漁業新篇章。
福州深遠海養殖平臺助力養殖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林雙偉 攝
“一粒種”的突破
眼下,在官塢育苗池中,新型“無邊海帶”苗正茁壯生長。去除邊緣生長的“皺紋”,這種新品海帶長得更寬更長,預計畝產可以增加25%。
“無邊海帶”還能提升生產效率。“傳統海帶加工會產生45%的邊角料,‘無邊海帶’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連江官塢海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哲龍說,作為國家級海帶良種場,公司今年計劃育苗30萬片,新品種占三分之二。
良種無疑是現代漁業的“芯片”。如今的福州,手握一副好牌——海帶、菲律賓蛤仔、紫菜、綠盤鮑等特色優勢品種的育種實力在全省乃至全國均居領先地位。其中,福州培育的海帶苗滿足全國超50%的養殖所需,菲律賓蛤仔苗占據全國市場的八成以上,堪稱“隱形冠軍”。
這份領先,絕非偶然。一年來,福州大力推進水產種業創新“5個10”工程,全市水產養殖品種發展至近100種,著力打造水產種業“福州芯片”。目前,福州擁有國家級水產良種場1家、中國水產種業育繁推一體化優勢企業1家、國家水產種業陣型企業3家,逐步構建現代育種創新體系。
從育苗場到全國的廣闊海域,一粒粒來自福州的優質水產苗種源源不斷供應各地,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種業保障。
“一片海”的耕耘
良種有了,更需沃土。如今,這些優質種苗在福州更為深藍的海域找到廣闊的生長空間。
在福州深遠海海域,12臺(套)深遠海養殖平臺巍然屹立,包括全國首個轉籠式魚類養殖平臺“振漁1號”、全省首臺鮑魚養殖平臺“福鮑1號”以及全省首臺樁基式圍欄養殖平臺“航寧一號”等。
海面之下,呈現生機勃勃的現代化生產圖景——
“定海灣2號”養殖平臺負責人盧統輝介紹,平臺可自動翻轉網箱,不僅便于清理,還能自動監測海水pH值、鹽度和含氧量。養殖數以萬計的優質深海大黃魚,一部手機就能輕松搞定。
這些“鋼鐵牧場”徹底改變了靠天吃飯的傳統養殖模式。平臺將養殖空間從近岸向外延伸,不僅增加了養殖容量,還大幅提升水產品質與抗風險能力。
福州耕海牧漁,走向更廣闊的深藍。今年3月,我國最大規模的南極磷蝦專業捕撈加工船“福遠漁9199”,從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啟航。這艘福建自主研發的巨輪,直赴萬里之外的南極,實現捕撈、精深加工、自動包裝運輸“一條龍”作業。
從近海到遠洋,福州漁業畫卷愈加精彩。在非洲的毛里塔尼亞,宏東漁業投資建成我國境外規模最大的遠洋漁業基地;在印尼的瑟蘭島,福州宏龍水產投資的漁業基地為當地創造了近1500個就業崗位……目前,全市建成境外漁業基地12個,規模和數量均居全省首位,形成一條完整的遠洋漁業產業鏈,400多艘遠洋漁船穿梭世界各大洋,帶回遠洋漁獲,豐富百姓餐桌。
“一條鏈”的延長
現代漁業的競爭力,不僅要看一產的養殖與捕撈,還要看整個產業鏈的長度與厚度。
從閩江入海口到綿延的海岸線,福州大力推進水產品精深加工,提升水產品價值。2024年全市水產加工產量154萬噸、產值386億元,產量和產值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市217家水產加工企業向產業鏈下游求索,不斷突破福州海味的時間和空間限制。
每年6月,都是福州鮑魚的豐收季。位于連江經濟開發區東浦工業園區的福建省灃運控股有限公司,每天大門敞開,迎接一粒粒乘活水運輸車而來的新鮮鮑魚。
“與鮮鮑相比,凍鮑保存時間更長。”灃運控股有限公司市場經理陳權說,公司擁有全自動加工流水線和5萬噸級現代化冷庫,已經形成年處理5000噸優質鮑魚的能力。面對激烈的市場,在初加工之外,公司還開發了數十款鮑魚預制菜,滿足消費市場多樣化需求。
深耕30余年,福州形成了以連江鮑魚和海帶、福清白對蝦和烤鰻等為主導的多個水產加工特色優勢產業,魚糜制品、藻類、對蝦、烤鰻、鮑魚五大水產加工品均占全省2/3以上份額。
作為行業領軍企業,榕企天馬科技集團也十分看好預制品和零食市場。今年漁博會上,天馬科技集團帶來了100多款鰻魚加工產品,讓人眼前一亮。“響應年輕人方便快捷的需求,我們加快了研發步伐,即食食品將是下一步的重點。”天馬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張焦霖說,公司上馬了4條加工生產線,年加工能力達1.2萬噸。
搭乘新質生產力的快車,福州企業矢志創新,把曾經的邊角料變成香餑餑,不斷顛覆人們對水產加工的想象。
福州日興水產有限公司2014年開始進軍海洋生物活性肽產業,將鮑魚的利用率從原來的不足40%提升至如今的80%。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積極創新,全球首創用廢棄牡蠣殼研發出骨填充材料,剛上市便備受歡迎,每克賣到2000多元。
從上一個秋天走來,福州滿懷溫暖與感動;從這一個秋天再次出發,福州有信心也有干勁。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始終牢記囑托,堅持優近海、拓深海、穩遠洋、強鏈條、樹品牌,奮勇爭先,持續鞏固和提升海洋漁業傳統優勢,全面挖掘發展潛力,為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全力打造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多作貢獻。(記者 馮雪珠 藍瑜萍)
責任編輯:趙睿
- 8月福州市區CPI同比下降0.4%2025-09-19
- 福州新增一個國際友城 為意大利佩斯卡拉市2025-09-19
- 兩岸職工三創大賽復賽10月開啟2025-09-19
- 福州濱海快線今起試乘 解鎖便捷舒適出行體驗2025-09-19
- 福州公積金新政:支持購買車庫車位和更新電梯2025-09-19
- 福州出臺公積金新政!支持購買車庫車位和更新電梯2025-09-18
- 兩岸職工“三創”復賽名單公布 76項目入圍復賽2025-09-18
- 福州工會“黨建+”打通服務職工“最后一公里”2025-09-18
- 福州市社保中心:退休人員離世,親屬請在20個工作日內告知2025-09-18
- 福州City Walk指南:文化控&吃貨必藏!2025-09-1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2025年福州市網絡安全宣傳周暨網絡文化季活動2025-09-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