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正在商超內選購中式“養生水”。記者 沐方婷 攝
中式“養生水”正在撩撥年輕人的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崛起,吸引各路商家摩拳擦掌。爆火的“養生水”里藏著怎樣的消費新趨勢?這次火熱是一陣風嗎?對此,記者近日進行了走訪。
中式“養生水”扎堆出現
近年來,中式“養生水”開始占領商超。步入鼓樓區洪甘路的一家大型商超的二樓,率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飲料小山,走近一看,全是各路“養生水”,山楂陳皮水、紅豆薏米水、羽衣甘藍烏龍茶、枇杷燉梨、竹蔗馬蹄……消費者儼然“神農嘗百草”。
配料從常規的菊花,雪梨、紅豆,延伸到馬蹄、陳皮和黃芪,每引入一個新配料,就能碰出一串新可能,“0糖0脂0防腐劑”更是常見標語。做法上,有的把大大的“煮”字印在包裝瓶上,有的一再強調掌握萃取提純的核心技術及專利,招數盡出,深挖賣點。
記者了解到,在飲料行業中,中式“養生水”并無嚴格界定,通常指基于中醫傳統養生原理,采用“藥食同源”的天然食材,經過煮制或萃取等工藝,制作而成的即飲型植物飲品。憑借低糖、健康、天然等標簽,成為不少自稱“脆皮打工人”的消費者熱門之選。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24年至2028年,“中式養生水”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速約為88.9%,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08億元。
福州“90后”寶媽林女士就喜歡探索“養生水”,碰上口感好的就會囤一些,她的理由是“喝白開水喝不下去,‘養生水’就是平替,而且價格可以接受”。對于福州“00后”上班族小劉來說,喝養生水比喝碳酸飲料等“快樂肥宅水”,要少了“犯罪感”,多了“安全感”。
“養生水”的口感和健康真的能兩全其美?近日,記者親測了3款熱門養生水。白樺汁顏色和口感接近礦泉水,微微帶甜,配料表顯示為100%白樺汁;紅豆薏米水入口有紅豆等谷物味,持續回甘,除了紅豆、薏米等原料外,還添加了一種低熱值甜味劑赤蘚糖醇;羽衣甘藍烏龍茶果味較足,但羽衣甘藍汁含量僅標示大于5g/L,配料較為復雜,口感很甜。
從反響平平到10億元現象級產品
“養生水”最早闖入大眾視野,當屬2022年“一整根”人參水在全網爆紅,因為把整根人參置于瓶內,被戲稱為熬夜水,但熱潮退去后反響平平。2024年,元氣森林好自在養生水系列銷售額達到10億元,成為第一個現象級“養生水”系列。
一炮而紅后,“養生水”賽道日益擁擠。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前,中式“養生水”的品牌或廠商僅4家,去年底已在40家以上,其中不乏食品飲料巨頭、零售平臺企業、袋泡茶企業,以及老字號藥企等。
追趕風口,福建企業也開始布局。8月,聯手永輝超市,福建盼盼飲料打造輕養生品牌“神農很忙”,上架茉莉五花茶與薏米七白水兩款藥食同源飲品,樸樸超市以高性價比打造自營品牌優賜薏米水、綠豆水、白菊鐵觀音等,持續探索輕養生賽道。
中式“養生水”何以盛行?其背后是年輕一代的健康需求。元氣森林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團隊發現,當前消費者追求養生,偏愛顏值高、好喝還帶一些功效的產品,為此,好自在將“多喝水、喝健康的水”作為產品方向。
藥食同源目錄的持續擴容,也為養生水市場注入了活力。2024年,國家衛健委更新了《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涵蓋106種物質。在政策規范的基礎上,藥食同源進一步影響了飲料廠商的創新。
近年來,從茶飲到咖啡,從面包到零食,藥食同源跨界產品正在加速捕獲現代人的芳心。《Z世代健康消費趨勢調查報告》顯示,有近七成消費者認同“藥食同源”理念,他們既推崇養生功效,又對產品健康、便捷性等有較高的需求。
“養生水”實際功效不確定
“養生水”的實際養生功效如何?能為消費者帶來什么?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陳明表示,這需要考量這些食材的成分含量究竟有多少,其有效成分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是否被破壞,產品中是否加入了對人體有影響的添加劑等等。
記者了解到,在大多數中式“養生水”的配料表里,都很難看出生產過程中添加的原材料含量。同時,產品經過煮制、萃取等工序,原料質量、投料數量等,都可能導致產品的差異。
尤其是中醫主張辨證施治。陳明提醒,消費者最好根據健康狀況和自身體質的中醫辨證結果,選購適合自己的養生飲品,必要時可咨詢醫生意見。中醫養生飲料或許對某些人群有益,但它們并非萬能,養生的關鍵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平衡。
中式“養生水”是否會是一陣風?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由于市場門檻較低且缺乏統一標準,產品同質化問題已經逐漸顯現。不同品牌的“養生水”產品在原料選擇和宣傳手法上趨于一致,這使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從投資和前景來看,‘養生水’賽道有一定吸引力,但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產品同質化的問題,可能會面臨增長瓶頸。”江瀚表示,“養生水”能否持續吸引消費者,關鍵在于能否不斷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的追求以及口味變化的需求。如果企業能夠在產品研發、質量控制及營銷模式上不斷創新,這一賽道有望保持長期活力,反之,“養生水”可能只會維持短期熱度。(記者 沐方婷)
責任編輯:趙睿
- 有人因曬背2小時送醫保命,這種網紅養生法該不該跟?2025-07-14
- 夏季養生要做好防暑祛濕2025-07-08
- 臺胞助力!廈門助殘項目開啟陽臺養生經濟新篇章2025-04-07
- 警惕養生消費背后的陷阱——優惠充值,可能是商家跑路前奏2025-03-14
- 2024年福建省中醫養生功法技能大賽在榕成功舉辦2024-12-07
- 年輕人養生“新勢力”崛起 打開康養消費新空間2024-09-19
- 當養生遇上國潮風——福州這把養生局玩出破圈范2023-11-07
- 三伏天“曬背”養生?年輕人被種草!醫生提醒……2023-07-21
- 三伏天曬背養生,靠譜嗎?醫生:曬對養生,曬不對傷身2023-07-13
- 今天谷雨,這些養生知識請收好2019-04-2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馬“小三通”暑期客流量破2萬人次2025-09-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