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創新為墨 實干為筆

    書寫高質量發展時代答卷

    十年彈指一揮,十年春華秋實。入駐企業從不到1000家,增長至1.5萬家;工業產值從不到30億元,提升至300多億元……從“千”到“萬”,從“十億”到“百億”,計數單位的悄然變化記錄著這座活力之城的歷史進程,也成為見證福州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的“度量衡”。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州高新區始終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牢記“高”“新”使命,以創新為墨,用實干為筆,全力書寫建設一流大學城、科學城的時代答卷。

    創新高地

    不問英雄出處厚植創新生態圈

    星辰大海,征途萬里。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日前,位于福州高新區的閩都創新實驗室再傳捷報:可對金屬材料進行“冷”燒蝕的“百瓦級皮秒激光器”樣機下線,有望填補高功率皮秒激光器領域的國內空白。這項來之不易的成果不僅為我國的精細工業制造再添利器,也是福州高新區厚植創新生態圈的又一生動案例。

    為引進團隊開展科研攻關,閩都創新實驗室采取“揭榜掛帥”方式,通過資金支持和配套服務等多種方式,將深耕該領域多年的專家請來“排兵布陣”,通過多方共同協作,最終攻克這些難關。截至目前,該實驗室已突破腫瘤精準診療一體化與稀土納米、光固化3D打印、光芯片與電芯片等關鍵核心技術和制約產業發展“卡脖子”技術40多項,完成重大創新成果10多項。

    人才興則產業興。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州高新區秉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不斷提升人才發展戰略格局,為主導產業、社會民生、基礎建設的躍升發展蓄積了強勁動能。

    黨建引領,打造人才聚集“強磁場”。發揮毗鄰大學城的優勢,依托一批重點企業和高等院校,建立“高新鄰+”黨建聯盟。與12所高校簽署長期戰略合作協議,舉辦各類人才活動論壇、創新賽事,推進政校企深度融合。

    全力推進,建設高能創新平臺。全力推進閩都創新實驗室、海峽實驗室、福耀科技大學、專家服務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臺的建設,持續加快推進大學生創業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和高端人才引進,開展產學研合作,打造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一流科技創新基地、人才基地和成果產出與轉化基地。

    用心走心,強化人才服務保障。率先試點人才“一站式”平臺服務,實行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開啟高層次人才“一趟不用跑”服務模式。建設一批人才公寓,持續優化人才住房保障。運用區塊鏈技術,首創人力資本產業服務平臺,實現1000多條人才數據上鏈。

    今年以來,高新區新認定省科技小巨人40家、“專精特新”企業12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436家,高新技術企業2021年新增193家、比增92%,今年僅上半年就已申報513家,年內有望突破1000家,比增150%。形成“挖掘一批、培育一批、儲備一批、認定一批、引進一批”的創新發展生態。

    產業之城

    科技企業站“C位”強鏈延鏈壯集群

    走進高新區各項目建設現場,處處可見塔吊林立、車輛穿梭,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一片片關乎未來發展的建設項目正在快馬加鞭。

    不久前,位于高新區的邁新生物診斷試劑生產基地迎來封頂。該公司與福州大學成立腫瘤診斷試劑聯合實驗室,免疫組化試劑有效實現了國產替代,市場占有率位居國內第一,未來將圍繞病理免疫組化產業鏈進行全方位布局。

    “校地融合”,創新形成新生態。10年間,這片創新熱土上先后孵化出邁新免疫病理試劑、兆元光電微間距LED芯片等省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40個,培育出6家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21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48家福建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智技融合”,產業邁上新臺階。從“制造”到“智造”,一家家高新企業不斷攻堅,實現創新領跑。如今,海峽星云、星網銳捷、北卡科技等數字項目已成為閃亮的“高新名片”,摩爾云、熵鏈科技等工業互聯網、區塊鏈重點平臺企業成長迅猛。2021年,高新區共引入招商項目260個、總投資約 990億元,新基建項目24個,數量全市第一。

    “銀資融合”,經濟激發新活力。引入金融活水,“小杠桿”也能撬動產業“大格局”。近年來,高新區以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加快集聚各類金融資源,探索構建與科技型企業發展相匹配的科技金融產業體系。2021年為全區89家企業批復發放“高新貸”6億元,推進“中科成果基金”“產業發展基金”等投向新一批成長型項目。全區新增市重點上市后備企業14家、福建省上市后備企業6家。

    錨定產業發展方向,聚焦特色產業集群。未來,高新區將加快培育一批優勢龍頭企業,圍繞電子信息制造產業集群和光電芯片產業、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新材料等細分產業鏈,著眼全球產業分工協作和產業鏈重構,打造1到2個全省乃至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

    為全面打通上下游產業鏈,高新區還將搭建“高新區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全鏈條孵化育成體系,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倍增計劃、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瞪羚”培育計劃,全力推進產教融合示范基地、園區職業技能提升中心等項目建設,讓企業在一個個賽道上奔跑出發展的新姿態。

    宜居家園

    城市品質全面提升 打造群眾“向往的生活”

    參加大師分享會、觀看公益演出、欣賞經典歌舞劇……這個暑假,家住高新區人才公寓的林生享和家人在家門口就品嘗了文化大餐,“沒想到住在高新區還有這種福利,我們經常帶孩子到福州大學城文化藝術中心欣賞表演。”漫步高新區街頭,街道寬敞整潔,城市綠化隨處可見,精致的街頭公園和綠地成為市民休閑好去處。

    用看得見的成果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10年來,福州高新區持續提升城市品質,一座宜業宜居的花園城市呼之欲出。

    居有所安,打造群眾“向往的生活”。在最好地段建設安置房,讓老百姓“安置在花園、生活在都市”。今年建設安置房90萬平方米、人才公寓20萬平方米,規劃和啟動建設道路50條。提升酒店式人才公寓服務品質,新建785套、7萬平方米酒店式人才房。建設提升包含街頭小公園和串珠公園在內的綠地公園18個,綠化景觀面積254.42萬平方米。

    學有所教,加快建設公辦幼兒園和中小學。近年來,高新區公辦中小學及幼兒園從原來的16所新增至36所,教育配建等成效明顯,義務教育階段實現規范化、標準化。

    病有所醫,織密健康保障網。與福州市第二醫院、福建省附屬第三人民醫院共建醫聯體,探索與福州大學城、福建醫科大學相結合的校、醫、政三方合作模式,加快推進醫保+商業保險民生兜底保障體系。

    老有所養,養老服務設施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建成南嶼鎮及村鎮辦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7個農村幸福院、5家長者食堂,農村幸福院覆蓋所有行政村(居)。

    十年奮進路,闊步新征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福州高新區將繼續把創新驅動作為首位戰略,推進學城、產城、創城三大“融合”,爭當福州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的生力軍和動力源,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數”說高新區

    10年間,入駐企業從不到1000家增長至1.5萬家,工業產值從不到30億元提升至300多億元,財政總收入從不足3億元到突破30億元大關。

    2021年,園區榮獲省級試點園區綜合評分第三名,標準研制專項獲全省第一名,科技成果(專利)轉化與推廣服務規范是全市唯一列入福建省地方標準立項的標準。

    2021年,在國家級高新區中,綜合實力排名比2012年提升12個位次,其中結構優化和產業價值鏈指標排名提升至全國第17位,綠色發展和宜居包容性指標提升至全國第10位。

    最近3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連續實現倍增,年內有望突破1000家。

    【榮譽榜】

    福州高新區獲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國家創新創業特色載體等榮譽。光電產業集群2021年入選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名單。今年,園區2個基地獲評“科創中國”創新基地。

    (記者 張笑雪 通訊員 洪見文 汪煒娜 鄭麗敏/文 林雙偉/攝)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建羅源:創新發展庭院經濟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城县| 乳源| 台中县| 麦盖提县| 安乡县| 漳州市| 沾化县| 华宁县| 简阳市| 洪洞县| 五河县| 鄂尔多斯市| 繁昌县| 中西区| 屏山县| 泉州市| 卓尼县| 武义县| 阿图什市| 肥乡县| 延长县| 舞阳县| 佛教| 旬阳县| 沭阳县| 班玛县| 绥芬河市| 长宁区| 开平市| 城口县| 石屏县| 综艺| 河津市| 陇南市| 万山特区| 张家口市| 蛟河市| 伽师县| 宜州市| 乐昌市| 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