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10月是“打錫”的旺季。不過,曾經盛行于連江的打錫業,如今從業者寥寥無幾,39歲的林書強就是東岱鎮洋西村目前唯一的“打錫匠”。

    以前連江女子出嫁時,嫁妝里都有錫器三件套——燭臺、酒壺、茶壺,現在也還有部分新人會在婚禮前定制這錫器三件套。

    記者日前見到林書強時,他正在工作室里趕制一批婚禮用的錫器。只見他將一口鐵鍋置于電磁爐上,導入若干錫珠,待高溫將錫珠融化成銀白色的液體后,再倒入事先預熱好的模板內,整個過程快速而精準。不一會兒,錫液冷卻凝固,一塊燭臺腳部樣式的錫板便做好了。這只是制錫器的第一步,從粗糙的錫板變成精美的燭臺,還需要經過剪坯、焊接、敲打、打磨、拋光等十多道工序。

    林書強說,一對5公斤重的燭臺,他要兩天才能做好。

    錫器的精美在于形,也在于圖案。林書強制作的錫器種類都差不多,但圖案設計卻在不斷改進。

    工作室的角落有一個柜子,上面擺滿了不同樣式的錫制燭臺,每種樣式都留下了演化、創新的痕跡。以燭臺身上的圖案為例,雙喜字的線條由曲變直,鏤空荷花脈絡紋理更加清晰,蝠獸圖設計更顯端莊大氣……

    林書強說,造型簡潔、圖案精美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這些年,他不斷鉆研,并在父輩的基礎上進行改良,重新雕刻、制作模板,重制了數十種花紋樣式,獲得消費者肯定。

    林書強家中的一樓大廳放置著林家百年來留下的制錫工具。曾祖父制作的模片、祖父走街串巷攜帶的木箱、父親留下的錘子及刻刀……四代人接力傳承打錫技藝,一器一物皆是歷史。

    “我19歲開始跟著父輩學習打錫工藝,6年才出師。”對于這門手藝,林書強絲毫不敢懈怠,他說,若要以打錫為生,手里不僅要有功夫,心里還要耐得住寂寞。

    “加工費時費力,又賺不到多少錢,已經沒有多少人在堅持做了,但這是祖上留下來的,我肯定會接著干下去。”林書強說。

    福州晚報記者 鄭瑞洋 通訊員 李劍鈺 文/攝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國內首艘大功率可拆裝環保絞吸船陜西投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陵县| 洪洞县| 句容市| 德清县| 交口县| 甘南县| 朔州市| 德令哈市| 墨玉县| 昆明市| 平原县| 清涧县| 乐清市| 神农架林区| 包头市| 邓州市| 尚义县| 新田县| 宜宾县| 中卫市| 建水县| 富源县| 石城县| 成安县| 迁西县| 射洪县| 金堂县| 富川| 松滋市| 闵行区| 梁山县| 龙川县| 平武县| 文山县| 通海县| 榕江县| 扶绥县| 凤台县| 昌吉市| 汝阳县| 临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