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看三天、河走三天”,郝曉博(左一)和同事在踏勘晉安河
福州計劃新挖一條約1公里長、寬50米的河道,讓晉安河可以直排閩江,不用再借道光明港
海峽都市報記者 劉世泉 鄭靚/文 毛朝青/圖
習近平同志在榕工作期間指出,內河綜合治理是一項澤被后世的系統工程,不僅對美化環境、防洪抗澇有積極作用,而且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省委書記尤權要求,抓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規劃建設,有效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福州市委書記倪岳峰說,福州如果頻繁內澇、內河污染,就有負文明城市稱號。“城區水系綜合治理,必須全力以赴加以解決。”
9月,臺風強降雨,福州城區三次內澇。治澇,刻不容緩!馬上就辦。9月20日,福州召開城區水系綜合治理專題會議,成立指揮部,吹響治澇集結號。真抓實干。擴河增容,實現暢排;“摳”地挖湖,分流洪水。榕城治澇,正用“加減法”攻堅突圍。
精算 河走數十遍 稿紙三麻袋
晉安河,城內最長、最大的內河,城區60%的水量從這排向閩江。9月內澇,晉安河及沿線是重災區。
“晉安河治澇,擴容快排是關鍵。可河兩岸管道密布,棧道橋梁多,牽一發而動全身。”福州城區水系治理指揮部潘東曦處長說,無數個擴容方案反復論證,從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請來的專家團隊,“也‘抓狂’了”。
郝曉博就是專家之一。
最寬55米,最窄27米,最深5.5米……6.7公里長的晉安河,郝曉博們沿河走了數十遍,構建起了一張數據“立體圖”,讓他“抓狂”的是建模核算。
“社會、經濟效益要綜合考量,平均每天要核算4個方案,電腦中的方程式,打印出來,三麻袋裝不完。”
科學治理,精打細算少不了。指揮部辦公地,搬到了晉安河畔,常是開會討論到一半,跑下樓,上現場看;指揮部微信群,深更半夜,仍為治澇“滴”個不停。
加法 新挖河道直通閩江
“鲇魚”致城區積水約160萬立方米,“莫蘭蒂”約115萬立方米……這些水,積在福州干部的心里,時刻敲著警鐘。
“暴雨就像天上倒下一桶水,水有地方排,自然不會澇。”曉博說,這就需要“做加法”。
第一道“加法”,給晉安河清淤清障,挖深擴寬,讓水流得更快。
“河岸一些綠植、橋梁橋墩會阻礙水的流動。”潘東曦說,目前,晉安河清除綠植1.45萬平方米,橋下清障100立方米,“一些橋梁節后會拆除重建,進一步給河擴容”。
第二道“加法”,更難亦更具效果。
現在,晉安河水入閩江,需“借道”光明港,走“L”彎道,水速慢,排澇不暢。
拉直!新挖條約1公里長、寬50米的河道,直排閩江。眼下,該方案已進入可行性研究階段。
減法 “摳”地挖湖給雨水找去處
福州規劃設計院的高小平,也是指揮部請來的智囊。她說,治澇,還需“做減法”,給雨水找去處,“比如挖內湖、找池子”。
但寸土寸金的城區,到哪里“摳”地方?
“我們天天盯著地圖,每個地尋過去。”高小平說,圖不可全信,都要現場踏勘。從圖到現場,反反復復,一點一點“摳”出地兒。
群策群力,“五湖二池三園”被“摳”了出來:擴容井店湖、溫泉公園湖體,新建桂后浦溪湖、晉安湖、義井溪湖等。建成后,晴天造景,汛期可調蓄庫容159萬立方米。
動真格,下功夫。明年汛前,榕城治澇將初見成效。
責任編輯:楊林宇
- “馬真”故事短視頻今上線2017-01-06
- “馬真”故事投票 截至本周六2017-01-04
- “馬真”故事:內河治理2016-12-28
- “馬真”故事:鼓樓拆遷“三宗最” 2016-12-27
- “馬真”故事:從知道海到濱海2016-12-23
- “馬真”故事:城管隊長“釘釘子”2016-12-22
- “馬真”故事:一線考察尋功臣 2016-12-21
- “馬真”故事:再難也要拿下“達上”2016-12-20
- “馬真”故事:57次登門暖“遷心”2016-12-19
- “馬真”故事PK激烈 點贊數超45萬2016-12-1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國領事館舊址 福州煙臺山復興樣本2017-05-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