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 題:這次會議謀劃了“十四五”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施工圖”

    新華社記者高敬

    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其中一項重要議題,就是研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會議指明了“十四五”期間要重點做好的7方面工作。

    在業內專家看來,這次會議明確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定位,尤其是為今后5年做好碳達峰工作謀劃了清晰的“施工圖”。

    “這次會議的一大亮點就是,把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在國家經濟社會中的定位說清楚了,明確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這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說。

    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專家表示,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時間不滿10年,但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能源消費總量仍然處于上升通道,因此“十四五”時期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如何,就顯得格外重要,“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

    今后5年,碳達峰重點工作在哪里?此次會議從能源體系、重點行業、綠色低碳技術、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綠色低碳生活、生態碳匯能力、國際合作等7個方面進行了部署。

    在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北京工業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潘家華看來,會議提出的舉措非常精準。“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沒有捷徑可走,首當其沖就是要控制化石能源消費。”他說。

    我國能源結構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為主,化石能源占比約85%。能源的清潔低碳化,是會議對“十四五”碳達峰部署的第一項重點工作。

    會議提出完善能源“雙控”制度。潘家華說,這表示今后既要控制能源消費強度,也要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這是一大進步。他指出,我們要重點控制的是化石能源消費總量,可再生能源則是多多益善,要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同時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工業、建筑、交通是我國主要終端能耗部門。會議提出,工業領域要推進綠色制造,建筑領域要提升節能標準,交通領域要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

    常紀文說,今后5年,工業領域的綠色供應鏈、建筑領域的綠色建筑等都大有文章可做。

    記者了解到,當前一些地方正在探索的綠色建筑,通過“黑科技”的加持,可以大大減少在取暖和制冷等方面的能源消耗。

    在交通領域,很多地方已經開始行動。比如今年起,作為全國汽車產業基地之一的長春市將加速出行方式電動化步伐,出租車和公務車原則上不再增加或更新燃油車。很多城市的公交車、出租車已經悄悄變身為電動車。

    與此同時,相關的政策體系也正在推進中,全國碳市場建設有望今年6月底前啟動上線交易。專家還建議,要加快布局與碳達峰、碳中和相關的低碳前沿技術,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專家特別提醒,碳達峰不是攀高峰,“十四五”期間乃至很長一個階段,如果不能遏制化石能源的增長,尤其是煤炭的增長,將對碳達峰產生巨大的壓力。當前要防止形成碳鎖定效應,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

    會議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硬仗,也是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能力的一場大考。對此,常紀文表示,各地要認識到降碳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增強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荫县| 东兴市| 鄯善县| 西和县| 竹山县| 西乡县| 连云港市| 衡山县| 冷水江市| 渑池县| 当阳市| 上犹县| 拜城县| 鹤峰县| 南昌市| 江川县| 浦城县| 遂溪县| 博湖县| 天长市| 宝兴县| 西和县| 阳原县| 东至县| 宝应县| 岳阳市| 双桥区| 青冈县| 兰溪市| 洛浦县| 仁怀市| 姜堰市| 武乡县| 达孜县| 金溪县| 高要市| 晋州市| 景德镇市| 成武县| 常德市| 洞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