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8月20日電 美國自8月初開始對臺征收20%暫時性關稅,并采用“原關稅率疊加”計算,對臺灣產業帶來的沖擊近來不斷顯現,傳統產業成“重災區”,半導體產業支柱臺積電亦面臨困局。
包括機械制造、化工產業在內的傳統產業,是臺灣外向型經濟的重要支柱。關稅沖擊下,相關領域首當其沖,進一步放大島內產業結構失衡問題。臺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19日數據顯示,第二季度資訊電子產業持續熱絡,傳統產業產值卻大幅衰退,關稅被指為主要誘因。
經營壓力引發連鎖反應,臺灣機械與工具機產業被迫啟動減班休息(又稱無薪假)。繼工具機大廠百德機械啟動無薪假后,程泰機械也證實計劃申請“做四休三”。臺灣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直言,若市場持續惡化,企業將不得不大規模精簡人力。全臺總工會同樣示警,若業者短期內無法轉嫁成本或調整市場,恐觸發倒閉潮。
臺媒分析稱,即便傳統產業通過提前出貨的“拉貨效應”自救,仍無法填補整體缺口,而臺當局的相關談判亦未見突破性進展。
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也令消費者多持幣觀望。臺灣老牌汽車制造商裕隆汽車20日證實,今年以來,臺灣車市呈衰退趨勢,主要原因是消費者憂心關稅變動帶來價格波動,致市場氛圍趨于保守,進一步對新車銷售造成壓力。該公司總經理許國興表示,期盼關稅政策盡快敲定,讓市場回到正軌。
被視作“護臺神山”的臺積電亦深陷“風暴眼”。美商務部日前傳出,正研擬推動美國政府直接入股透過“芯片法案”獲補助的企業,臺積電赫然在列。此消息引發市場恐慌,20日,臺積電股價遭遇近日少見的重挫,跌幅達4.22%。
然而,半導體產業面臨的關稅威脅還在不斷升級。8月初,美國宣布將對進口半導體企業征收100%關稅,但符合“已在美設廠”“正在建廠”或“有明確投資承諾”三大原則者可免稅。數日后,美方又改口,稱或將半導體關稅從100%拉高至300%。學者分析,此舉旨在逼迫芯片產業赴美投資。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左正東示警,臺灣半導體業的中下游鏈條將被迫重組。臺積電若外移,臺灣的經濟命脈恐面臨空洞化。
關稅壓力及對臺積電變“美積電”的憂慮,令島內“疑美”情緒逐漸升溫。臺灣旅美學者翁履中在社交媒體撰文指出,當臺灣民眾看到美方以“互惠”為名的高額關稅,或臺積電在美國建廠的規模超過期待,自然會懷疑,美國是否只將臺灣視作“籌碼”?翁直言,臺灣社會對美國的疑慮已不再只是邊緣聲音,而逐漸成為主流觀感。
“疑美”之外,臺當局在關稅談判中的系列應對更引發信任危機。當局起初以“保密協議”為由對外公布簡版的“20%對等稅率”,卻未在第一時間說明其為“疊加制”,即關稅帶來的實際沖擊或遠超20%。“風傳媒”評論文章指出,淡化影響的做法令產業界和民眾懷疑其有刻意隱瞞的動機。這種信任赤字一旦形成,恐難在短時間內修復。 (記者 朱賀)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臺獨”是絕路,“跪美”無出路(日月談)2025-08-21
- 四川內江市舉辦2025海峽兩岸大千文化藝術交流系列活動2025-08-21
- 臺灣青年:產業活力與人文溫度值得親身體驗2025-08-21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桂臺攜手 果業共贏”互市貿易水果深加工產2025-08-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