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以“鑄牢民族認同 共促民族復興”為主題的2024年兩岸關系研討會近日在山東青島舉行,約140位兩岸專家學者及有關人士參加。與會人士圍繞“‘臺獨史觀’的謬誤與危害”和“摒除‘臺獨史觀’,守牢共同精神家園”兩個議題展開深入研討。他們大聲疾呼:“臺獨史觀”貽害無窮,必須正本清源。

    “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從未分割,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兩岸同胞走近走親、攜手推動祖國統一的腳步從未停歇。”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仇開明在研討會上表示,希望兩岸同胞秉持大義、把握大勢,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部干涉,積極參與兩岸交流合作,持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攜手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

    “臺獨”歪曲歷史用心險惡

    閩南語方言更名為“臺灣臺語”,妄稱“中華民族論述是一個陷阱”“炎黃子孫只是中國古代傳說”……近來,民進黨當局在教育、文化等領域大肆鼓吹“臺獨史觀”,圖謀割裂兩岸的歷史聯結和精神紐帶,扭曲臺灣年輕人的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研討會上,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臺獨”分裂勢力歪曲歷史用心險惡,必須堅決予以反制。

    臺灣歷史學者、統一聯盟黨主席戚嘉林表示,所謂“臺獨史觀”就是妖魔化大陸,制造臺灣社會對大陸的歷史仇恨以及對兩岸統一后的恐懼感。“民進黨當局推動的‘臺獨史觀’建立在虛構和扭曲的歷史敘述之上,旨在分裂國家、激發兩岸的仇恨與對立。他們還以所謂‘重建原民史觀’為名,削弱臺灣社會對‘兩岸血脈相連’的認知。”戚嘉林說,兩岸應聯手恢復歷史真相,將正義的史觀傳播出去,揭示“臺獨史觀”的虛偽和非正義,從根刨除“臺獨史觀”論述的基礎。

    “今天,許多臺灣年輕人已不識孫中山、岳飛,搞不清歷史年代順序,把孔子視為外國人,這都是民進黨大搞‘文化臺獨’‘去中國化’、建構‘臺獨史觀’造成的惡果。”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唐永紅表示,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然而,民進黨長期以來搞“去中國化”無所不用其極,荼毒臺灣年輕一代,讓年輕人成為精神和文化上的無根浮萍,更煽動兩岸敵意、破壞兩岸和平,為臺海形勢緊張動蕩種下禍根。

    堅決抵制“去中國化”逆流

    賴清德上臺后,公然鼓噪建立所謂“臺灣主體性的國家認同”,再三揚言要“改造臺灣社會”“洗滌臺灣人心”。對此,南京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表示,可以預見,賴清德當局必將利用“臺獨史觀”進一步毒害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以形塑所謂“臺獨民意”,綁架和挾持臺灣民眾,為實現“臺獨”目標鋌而走險。兩岸同胞必須對此高度警惕,予以堅決反制。

    “不能讓‘臺獨史觀’持續‘獨’化島內民眾”“應該讓臺灣年輕人了解未經篡改的歷史,承繼未經扭曲的正確史觀”……研討會上,兩岸專家學者達成共識,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堅決抵制“去中國化”逆流。

    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認為,民進黨當局從歷史、文化、教育等方面加速“去中國化”、推進“臺獨史觀”,導致臺灣民眾歷史觀的錯位與混亂,臺灣社會政治生態加速“綠化”,壓縮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與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空間,危害重重。他呼吁兩岸同胞要大力揭批“臺獨史觀”的謬誤,堅決反對“臺獨”。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劉性仁表示,“臺獨史觀”試圖將臺灣文化從中華文化中切割出去,煽動兩岸對立對抗,加劇臺海形勢緊張動蕩,對兩岸關系造成了嚴重危害。同時,一些臺灣同胞受到“去中國化”和“臺獨史觀”毒害,在兩岸關系性質和國家認同問題上出現認識偏差,這加劇了臺灣社會的分化和族群之間的裂解,也給臺灣社會帶來巨大傷害。

    鞏固兩岸同胞共同歷史記憶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歷史真相不容篡改。只有破除“臺獨史觀”,才能看清歷史和未來。

    劉相平表示,對于“臺獨史觀”的批判是政治議題,也是學術議題,糾正“臺獨史觀”迫在眉睫。他建議,應以“中華民族史觀”為主軸開展臺灣史研究,從是否符合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角度,界定臺灣史研究對象的性質。“要本著‘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的求真求實精神,開展更為系統深入的研究,為反制、遏止‘臺獨史觀’提出針對性的概念。”劉相平說。

    臺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藍博洲建議,除了開展批判“臺獨史觀”的理論研究和會議討論,還要在島內開展一系列實際行動,例如舉辦旨在對抗“臺獨史觀”的歷史展覽,喚起公眾對日據時期苦難歷史的記憶,糾正臺灣青年一代對于歷史的錯誤認知。此外,兩岸應形成反“獨”統一戰線,匯集各方面的力量,與“臺獨史觀”的逆流作長期斗爭,為實現國家統一奠定堅實的基礎。

    “萬事莫如交流急。”上海臺灣研究所所長倪永杰認為,兩岸各界應合力沖破“綠色”阻撓,加強交流交往,特別是開展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軟交流”和沉浸式體驗的“慢交流”,不斷鞏固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共同守護兩岸文化根脈,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邪不壓正,不管‘臺獨’分裂勢力如何建構虛偽的‘臺獨史觀’、搞‘去中國化’,都只是逆流、濁流,不得人心,只會失敗。”倪永杰說。

    【文/記者 汪靈犀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08月23日第04版)】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洋中派出所深入轄區企業開展“5.15”經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翁牛特旗| 迁安市| 察雅县| 麻栗坡县| 涿鹿县| 莫力| 鄂温| 中宁县| 辽宁省| 呼图壁县| 梧州市| 淳安县| 满洲里市| 平江县| 宿松县| 桐庐县| 连江县| 苍梧县| 博爱县| 左云县| 化州市| 平江县| 萍乡市| 巢湖市| 鄄城县| 商都县| 台山市| 阿荣旗| 加查县| 平远县| 科技| 灵寿县| 延寿县| 广丰县| 宁明县| 都江堰市| 金乡县| 嘉峪关市| 黑龙江省| 历史| 上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