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臺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公布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2月,全臺共出生9663人、死亡17462人。自2021年1月以來,臺灣社會連續38個月“生不如死”。另據臺當局“發展委員會”預估,2025年臺灣婦女生育率(即平均每位婦女一生中所生育的子女數)僅0.95人。

    記者走訪發現,薪資、房價、工作環境、育兒成本……種種問題,無不成為壓在島內民眾尤其是女性肩頭的重擔,導致不婚、晚婚、不生等現象逐漸蔓延,臺灣少子化困局愈加難解。

    “不強求結婚,一個人也可以把生活過得很好。”在臺北大稻埕從事零售業的陳小姐告訴記者,她今年30歲,但完全不著急結束單身狀態,未來就算結婚,可能也不會生小孩,“因為希望花時間和金錢做自己想做的事”。

    從事文創行業的臺北市民呂小姐坦言,從沒想過結婚生子,身邊的朋友也大多不想結婚。她說,其中大部分人是出于經濟考量。

    統計顯示,2013年臺灣女性有偶率為50.64%,2023年降至48.37%,是有統計以來最低。從年齡來看,10年間,25歲至29歲女性結婚比例從23.76%降至17.72%;30歲至34歲女性結婚比例則從52.63%降至41.41%。

    由此,晚婚、不婚對生育率的影響日漸凸顯。統計顯示,2022年臺灣婦女生育平均年齡為32.42歲,其中35歲以上高齡產婦超過三成。島內知名生殖醫學專家李茂盛認為,大齡婦女在備孕過程中,難孕、不孕的因素多且復雜,成功率也低很多。

    “鼓勵早婚是鼓勵生育的要件之一。讓年輕人愿意早婚,再配合生育補助,臺灣的人口出生率才能沖上去。”李茂盛說。

    然而,對“雙薪”家庭來說,即使已經步入婚姻,能否從容迎接“愛的結晶”仍是考驗。

    在便利店工作的林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夫妻都是工薪族,擔心生了小孩沒時間陪伴。如果其中一人辭職在家照顧小孩,經濟收入又會驟減一半,加上高昂的育兒成本,不敢想象要如何支撐。

    臺灣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黃智聰撰文指出,2022年臺灣人均年總工時為2008小時,在全球39個主要經濟體中居第六位。高工時的背后就是家庭時間受到壓縮,自然而然影響生育意愿。

    記者走訪發現,臺海局勢變化對島內年輕人的婚育觀也有所影響。“我不排斥結婚,對于小朋友也順其自然。”30歲的桃園市民陳小姐正處熱戀,她說,有一個屬于兩人的小生命很神奇,但目前并不穩定的政治和經濟環境讓她有些顧慮。

    面對少子化困境,臺灣各地紛紛推出生育獎勵金“搶救”生育率。以臺北市為例,第一胎可領4萬元(新臺幣,下同),第二胎4.5萬元,第三胎以上則有5萬元。

    為拼生育,各縣市也競相加碼“撒錢”,但收效甚微。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任馬群杰認為,目前的生育政策偏向短期補助,對年輕人幫助有限。

    “僅憑生育獎勵金,不足以讓女性決心生小孩。”現居新北的羅小姐是一名3歲男童的媽媽。她告訴記者,家庭經濟壓力增大、夫妻雙方摩擦變多、沒有“后援”很辛苦……都是新手父母面臨的困擾。此外,不少媽媽希望在孩子入學后重返職場,但相應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數據顯示,近5年臺灣地區新生兒數量逐年下降,2023年僅為135571人,探歷史新低。臺灣民眾偏愛“龍寶寶”,每逢龍年新生人口都會明顯增加,但臺媒預估今年“龍寶寶”紅利恐不再。

    面對低生育率,臺灣《中國時報》撰文指出,提振生育率固然不能少了生育補助等經濟誘因,但育兒環境是否友善、如何兼顧工作與養育下一代,才是年輕人是否愿意生養的關鍵。

    (據新華社臺北電)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化市| 壤塘县| 弥勒县| 宣恩县| 扬中市| 甘孜| 广西| 盐城市| 保靖县| 揭西县| 祁阳县| 高雄市| 荣昌县| 牡丹江市| 潜山县| 大荔县| 蚌埠市| 华蓥市| 陕西省| 清河县| 鄄城县| 玛纳斯县| 垫江县| 盐边县| 清水河县| 龙江县| 锡林郭勒盟| 政和县| 白山市| 恩平市| 于田县| 高淳县| 曲水县| 图们市| 沧源| 永春县| 界首市| 高雄市| 柯坪县| 汶上县| 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