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媽祖生,迎媽祖,眾人三月瘋媽祖。”鑼鼓喧天,炮仗動地,萬頭攢動……每年農歷三月,媽祖信俗活動都是臺灣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媽祖,來自中國大陸的“海上女神”,隨著先民渡海抵臺,媽祖信仰綿延不絕。如今,中國臺灣地區較有規模的媽祖宮廟已有800多座,信眾1000多萬人。媽祖文化是聯結海峽兩岸中國人的重要精神紐帶。

    幾百年來,媽祖和信眾的故事在臺灣一代接一代上演,她鑲嵌進民眾的日常生活,塑造著人們的價值觀與行事準則。

    “陪伴成長的神明”

    “從小我就喜歡到奉天宮去玩,喧鬧的鞭炮聲、熱鬧的陣頭都好吸引人。還有來自各地的善男信女,他們虔誠膜拜的神態令人動容。”臺灣少兒文學作家鄭宗弦回憶說。

    他出生于嘉義縣新港鄉,童年的家鄰近媽祖宮廟奉天宮,這也是大甲媽祖繞境進香活動的重要一站。

    從鄭宗弦懂事起,媽祖就是陪伴他成長的神明。“家人常在工作忙完之后,一起到廟里拜拜,請求媽祖保佑闔家平安。遇上有人要大考、婚嫁等,更是一定要到媽祖面前懇切地祈求庇佑。事后我們又前往還愿,感謝神恩。”

    不過,兒時的鄭宗弦常常困惑:“人們不停地祈求,是否曾想過體諒媽祖的辛勞?供桌上滿滿的供品和金紙,那都是媽祖需要的嗎?”這些問題,他思考了很多年,啟發著他日后關于媽祖題材的少兒文學作品創作。

    回顧歷史,早期大陸先民來臺開墾,帶來原鄉的媽祖信俗,這一擁有母親形象的神明回應了信眾祈求庇護、吐露心聲的需求,成為他們篳路藍縷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如今,隨著一代代人積累的情感沉淀,島內信眾已多將媽祖當作親密的家人看待。

    “有心事的時候,當然是想找媽媽傾訴。”島內文化學者林茂賢認為,“媽祖如同慈母般溫和包容,撫慰人們的心靈。”

    “媽祖的大愛激發著我們”

    臺灣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員洪瑩發戲言,自己與媽祖的緣分打從娘胎便開始,出身鎮瀾宮轎班世家的他從小就對媽祖信仰耳濡目染。

    “我在媽媽的肚子里時,就開始跟隨大甲媽祖去繞境進香,爺爺和伯伯護衛媽祖鑾駕,爸爸做后勤補給。”他說。

    從2012年起,洪瑩發背著相機,自費籌備,將鏡頭對準大甲媽祖繞境進香,拍攝紀錄片。過程雖然艱辛,卻讓他對媽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曾拍攝過一對居住在云林縣西螺大橋附近的老夫婦,每年都會為繞境進香活動準備上萬顆素食飯團。面對兒孫的不解,老夫婦解釋說是“怕媽祖婆餓到”。

    “媽祖婆怎么會餓到?他們擔心的其實是參加繞境進香的信眾。”洪瑩發說,在他看來,這不單純是為了信仰,而是出于人性中固有的無私奉獻行為。

    水電同業媽祖會、醫療團、青年會……洪瑩發還把鏡頭對準一個個參與繞境進香的志愿服務團隊。“那些提供吃的、拿旗子的、扛轎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有了他們,大甲媽祖繞境進香才能夠成行。”

    人人都有媽祖心,滿溢著對媽祖的敬與愛。他們在一年一度的繞境中,相互支持,踐行媽祖的大愛精神,在彼此的生活中留下光明和溫暖。

    鄭宗弦談到他創作的少兒文學作品《媽祖林默娘》時說,在創作過程中他逐漸體會到,媽祖從崇高的廟堂圣殿走下來,不再只是救世英雄或神明,“媽祖的奉獻與大愛也激發著我們普通人的愛。這是媽祖打動人心之處。”

    繞境進香活動的一個細節讓他難以忘卻——許多拜媽祖的信眾所求的,已不是為了自己和家人,而是眾生。“大家面對媽祖時,在崇敬與感動之余,也激發起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心。”

    “世傳世最好的教育”

    對觀光客而言,媽祖繞境進香或許是一種不尋常的宗教景觀,但對于繞境信眾而言,卻更像是一種“修行”。人們帶著各式各樣的渴盼,匯聚到媽祖轎旁,一路陪伴就是一路的身心考驗。

    “今人由北而南在臺灣各地的歷史名廟展開進香,不無回思先民篳路藍縷、移墾艱辛的歷史意識。”臺灣宗教學者林美容這樣分析島內媽祖繞境進香活動。

    百年繞境進香活動的背后,歷史的傳承清晰可見。

    大甲鎮瀾宮的進香路線上,至今仍保留許多清代古地名。人們不難想象,一百多年前,有一群清代香客,走在今人腳下的鄉間路徑,護送媽祖一路前行。即使是在日本殖民臺灣的50年間,媽祖繞境活動也從未中斷。

    對不少臺灣民眾而言,參與繞境進香是一生必須完成的一件大事。近年來,繞境進香等媽祖信俗活動中,年輕人的身影越來越多。

    大學畢業生一起參與繞境進香,作為自己的畢業旅行;情侶牽著手一起走,背上掛著“走好走滿,就可以結婚了”字樣的紙板;視頻博主記錄繞境進香中有趣的點滴,在社交媒體分享……

    “年輕世代追逐流行、自我特色和同輩認同,媽祖信仰剛好滿足了這樣的需求,它跨越族群和區域,成為被大家接受的文化公約值。”洪瑩發說。

    洪瑩發分析,年輕人的參與讓媽祖信仰這一傳統文化得到了積極的傳承。同時,由于年輕世代更活潑的信仰方式和對多元科技的運用,媽祖文化也通過更多形式得到了展現。

    一代又一代臺灣民眾,跟隨祖輩、父母、同齡人參與媽祖進香等活動,感受到從媽祖傳遞到普通人的情義,也了解到自己的傳統和文化基因。

    臺灣媽祖聯誼會會長、鎮瀾宮副董事長鄭銘坤回憶,近幾年來大甲媽祖繞境期間,很多年輕人背著父母長輩的衣服跟著繞境,為身體欠安的家人祈福,讓人感動。

    “從小看到家中長輩們誠心向媽祖祈求時,關心的都是家人親友,一路感受這種信仰長大的孩子,心境會有所不同。這是世傳世最好的教育。”鄭銘坤說,“無論兩岸,還是其他華人地區,無數個有愛的尋常人家里,都有媽祖的囝仔。”(記者 尚昊 章利新)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華福證券赴閩侯林祥謙紀念館開展五四青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合奇县| 清原| 桐庐县| 巴楚县| 平南县| 五家渠市| 喀喇沁旗| 泸州市| 枣阳市| 峨边| 鄂尔多斯市| 西盟| 通渭县| 清涧县| 五莲县| 新安县| 阿勒泰市| 沐川县| 三河市| 溧水县| 荔波县| 新巴尔虎左旗| 阜阳市| 抚远县| 罗田县| 宁津县| 武陟县| 赣榆县| 苏州市| 通辽市| 彩票| 洪雅县| 崇明县| 淮阳县| 尖扎县| 蛟河市| 蓬莱市| 义乌市| 深泽县| 泰州市| 呼伦贝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