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怎么可能使用中國字詞?”發出這句反問的,是民進黨當局教育部門負責人潘文忠。起因是有深綠民代發現臺灣初中生物教科書中,將馬鈴薯說成了土豆。

    對于這則消息不少大陸網友可能看不太懂,馬鈴薯不就是土豆嗎?實際上,在臺灣地區土豆被稱為馬鈴薯,而花生在閩南語中的發音則為土豆。臺教育部門負責人與深綠民代之間的這番問答,就是從這里搞出來的。

    深綠民代的質疑是,教科書里怎么能用大陸的習慣用語?而臺教育部門負責人的回應則迎合了這一觀點,強調臺灣教科書不應該也不可能用大陸用語。他們在問答過程中還刻意將大陸用語稱為“中國字詞”,暗示大陸是中國,臺灣是臺灣,典型偷渡“兩國論”。

    只不過,在輿論看來,這兩位“臺獨”政客的表演越是認真,就越是可笑。一方面,關于馬鈴薯是土豆的含義,本就寫在了臺灣詞典當中,這是基本事實;另一方面,兩岸用語相互影響更是交流交往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何必大呼小叫?

    兩岸有很多詞匯看起來一樣但含義不同,比如“窩心”這個詞,一般大陸人理解是難受的意思,而對臺灣民眾來說則是暖心的意思。有時同樣一個事物,兩岸說法也會有些區別,比如大熊貓,在臺灣要被叫做貓熊。

    不光兩岸如此,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個省市地區方言用語本就存在不少差異。這些差異不僅沒有造成分裂,反而增加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

    有評論指出,沒想到島內執政黨官員,一牽涉到對岸的人情世故就抓狂,把雞毛蒜皮小事視為安全危機要查辦。自從兩岸通婚、通航、通商后,往來熱絡,語言文化自然像長著翅膀似地飛來飛去,讓彼此有互相欣賞與學習的機會,這不能說是“認知作戰”,畢竟多認識一種地方語言,就多一分理解與包容,不至困在小島上坐井觀天。

    不管是馬鈴薯、土豆還是花生,都是中國人命名的,連“臺灣”這個名字也是中國人取的,“臺獨”政客自己也在說中國話,寫中國字,他們要“去中國化”,去得完嗎?去得了嗎?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襄湖森林公園盛大啟動 繪就京津冀生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充县| 深水埗区| 隆化县| 万州区| 富蕴县| 义乌市| 淮滨县| 汉川市| 博爱县| 莱阳市| 台安县| 长宁区| 仁化县| 大足县| 浦县| 遂宁市| 德州市| 赫章县| 永福县| 临夏县| 南宫市| 搜索| 东乡| 容城县| 东安县| 长治市| 伊吾县| 台湾省| 大邑县| 寿光市| 托克托县| 行唐县| 凤凰县| 安康市| 奇台县| 齐齐哈尔市| 绍兴县| 鲁山县| 万年县| 寿宁县| 上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