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微信圖片_20230404122625.jpg

    兩岸“小三通”輪船。廈門海事局 供圖

    微信圖片_20230405103336.jpg

    臺胞提著大包小包下船。東南網記者 陳詩婷攝

    東南網4月5日報道  “疫情放開了,一定要回來看看!”4月4日,在漳州龍海石碼,已經78歲的臺灣臺北龍溪同鄉會理事長郭紹輝和家人在走街串巷,感受家鄉的變化。由于疫情原因,郭紹輝已有3年沒有回故鄉龍海,今年3月,他趕在清明節前,攜夫人從臺北直飛廈門,再回到龍海,參加祭祖。

    今日是清明節,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傳統,祭拜祖先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習俗。臺灣有八成民眾的祖籍地在福建,最近一段時間,不少臺胞攜家帶口回到福建,尋根謁祖,感受大陸發展。

    各客運航線迎來客流高峰

    微信圖片_20230405110005.jpg

    海事部門護航“三小通”。福州海事局 供圖

    鄉愁,是一張船票。4日13點30分,38 名旅客搭乘“安麒6號”安全靠泊福州瑯岐客運碼頭,他們大多是返鄉祭祖的臺胞。

    “總算回到家鄉了,‘小三通’復航讓我們回家更加便利。”年近花甲的臺胞林先生此行是為了回鄉祭祖,他說,清明節是兩岸傳統的祭奠祖先、追思親人的節日,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先。

    今年1月7日起,廈金、兩馬、泉金、黃馬等兩岸“小三通”客運航線陸續復航。從3月25日起,搭乘“小三通”航線的人員范圍擴大至臺灣居民及其大陸配偶,“小三通”航班也相應增加。

    今年是疫情放開后的第一個清明,不少臺胞選擇在清明節回大陸返鄉祭祖,與宗親團聚,“小三通”成為臺胞返鄉的一個很好選擇。

    4月1日起,榕馬“小三通”調增為每周14個往返航班。當天,兩馬客運航線備用船“南北之星2號”客輪首航也抵達馬尾瑯岐客運碼頭,方便馬祖鄉親返鄉祭祖和來大陸探親旅游。

    “我特地讓小孩多請了幾天假回鄉祭祖,讓他們知道自己祖先在哪。”4月1日,祖籍福州馬尾瑯岐鎮海嶼村的馬祖鄉親翁鶴林夫婦帶了3個孫子、孫女搭乘“南北之星2號”輪回到瑯岐,這是他三年來第一次回老家祭祖。

    據統計,3月29日以來,福州海關監管對臺進出境船舶24艘次,兩岸進出境旅客772人次,環比分別增長242.86%、177.70%。

    微信圖片_20230405105758.jpg

    臺胞登船。廈門海事局 供圖

    自3月25日起,廈金航線由每日1個往返(2航次)增加至最多6個往返(12航次)。3日,在廈門五通碼頭的候船大廳,不少旅客正在這里排隊等待登船。

    “長達三年沒回來了,非常高興返鄉祭祖。”4月1日回到泉州石獅市老家祭祖的臺胞洪毓璋,3日經廈金航線返回金門,他說,“希望后續航線能全面開通,往返更加便利。”

    廈門海事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4月1日至4日,廈金航線出入境旅客人數達6078人次,日均客流超1500人次,較3月廈金航線航班調整以來的日均客流人次增長了63%(較三月日均客流量增長2.6倍)。

    “近期乘坐廈金航線往返兩岸的乘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返鄉祭祖掃墓的臺胞和陸配,此外還有一部分是到大陸探親和旅游的,其中既有來自金門的臺胞,也有來自臺灣本島的臺胞。”廈門海事局相關負責人說。

    從4月1日起,泉金“小三通”航線由每周2個往返(4航次)增加至每周3個往返(6個航次)。4日下午,在南安石井的泉金客運碼頭,不少臺胞推出行李下船,來自臺灣彰化的胡得源三年來首次抵泉,這次他陪著妻子返鄉祭祖,三個孩子也有一起帶來,打算忙完過后到親戚家串門,也到處走走看看。

    “每天都有四五十名臺胞搭乘泉金客運航線入境。”據泉州邊檢站執勤四隊教導員邢麗麗介紹,近期,泉金客運航線也迎來返鄉祭祖的小高峰,大量臺胞通過泉金客運航線返鄉祭祖。

    保障返鄉祭掃 情暖“回家路”

    QQ圖片20230404105309.jpg

    福州海事部門工作人員上船檢查。福州海事局 供圖

    針對兩岸“小三通”客流量大幅增長實際,福建各地邊檢、海事、海警、海關等口岸部門密切聯系,通過合理調配人員、開足查驗通道、常態化巡航等方式,營造“兩岸一家親”通關氛圍。

    福州海關所屬榕城海關、馬尾海關旅檢現場實時跟進對臺航線動態,開設返鄉臺胞“快速通道”,為臺胞提供福州話等“鄉音”引導。打造“愛心專區”,配備醫藥箱和應急工具供旅客使用。

    “我們為年紀較大的旅客提供‘一條龍’式溫馨服務,解決手機操作不便和行李搬運等問題。”福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清明節期間返鄉臺胞可能攜帶大量祭祀應節用品等入境的情況,在現場增設業務咨詢臺,及時做好進境旅客行李物品攜帶物法律法規宣傳解釋工作。

    福州海事部門對“小三通”航線周邊水域進行巡查,及時查處未保持高頻值守、未安全值班等違法違章行為,航線沿途水域違章占用航道設置漁網具、漁船占道捕撈、占道錨泊等行為進行清理整頓,及時清除可能影響客船安全航行的各類礙航隱患。

    微信圖片_20230405104331.jpg

    福州海事工作人員給臺胞發放宣傳材料。福州海事局 供圖

    “全方位檢查‘小三通’在營運客船的救生、消防、應急、通導和航行安全等關鍵設備。”福州海事局相關負責人說,該局要求客船落實開航前自查措施,及時整改安全隱患,嚴禁超載、冒險航行。此外,還大力開展水上安全知識宣傳活動,向往返“小三通”群眾和臺胞廣泛發放海上交通安全知識宣傳手冊,引導旅客自覺遵守安全渡運規定。

    廈門海事局在清明節前夕加大了對船舶和航道的檢查和巡航力度,并在船舶交通管理中心開設專臺對廈金航線實施全天候遠程護航,為臺胞返鄉祭祖掃墓鋪好“平安路”。

    “清明節前,我們聯合海洋、海警等有關部門對廈金航道進行聯合巡查和清障,確保廈金航線通航環境安全暢通。”廈門鷺江海事處五通海巡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葉劍鋒表示,近期,海事部門針對廈金航線旅客增加,增派一線執法力量,加強對船舶的消防、救生和船員實操能力的檢查,確保船舶適航、船員適任,保障旅客平安出行。

    微信圖片_20230405105400.png

    泉州邊檢站民警查看臺胞證件。東南網記者 陳詩婷攝

    針對清明返鄉客流量大,泉州邊檢站預判出入境高峰時段人員數量,及時增派一線執勤警力。“在出入境高峰時段開足驗放通道,縮短旅客候檢時間。”邢麗麗告訴記者,回鄉祭祖旅客多為攜老扶幼,泉州邊檢站開通特別通道,增派引導崗位,引導旅客優先通關。

    追根尋源 共敘鄉情

    清明時節再現臺胞探親祭祖熱

    蔡俊彬在查閱祖譜。受訪者 供圖

    認祖歸宗是中國人心中的“執念”,縱使海峽相隔,臺胞們從未停止尋根問祖的腳步。今年清明前夕,在廈門工作的臺胞蔡來蔭一家憑借著一條“清朝地址”,最終與石獅的蔡氏宗親相認,看到族譜上熟悉的名字,她激動地說:“終于見到親人了,我們會告訴子孫后代,我們的根在石獅。”

    過去幾年,蔡來蔭和在臺灣的家人從未間斷過尋根的念頭。她的侄子蔡俊彬在尋根時曾在高雄蔡氏家廟碑文看到這樣的文字:“先祖于前清代由大陸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五鎮市南門外大侖十三都大苓蔡……”蔡俊彬多番查詢,最后把目標瞄準到石獅“大侖”。最近,在多方接力合作下,通過比對蔡氏族譜,證實他家族祖籍的確在石獅鳳里街道大侖社區。

    “第一次來大侖,我們一家人都很開心,這里跟臺灣的感覺很像。”蔡俊彬說,這些素未謀面的宗親很親切,他透露,臺灣的蔡姓支派很多,他想推動修繕一本臺灣版的蔡氏祖譜,串聯起在臺蔡氏親人的血脈親情,讓更多臺灣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知曉根在哪里。 

    清明時節再現臺胞探親祭祖熱

    郭紹輝和家人在石碼參觀。東南網記者 陳惠華 攝

    清明時節再現臺胞探親祭祖熱

    郭紹輝和家人在石碼參觀。東南網記者 陳惠華 攝

    郭紹輝11歲時就隨父母遷居臺灣,直到1988年,他才再次踏上大陸,回到家鄉,疫情前經常兩地回來。疫情這三年,他們夫婦在臺灣,兒子、兒媳在大陸,家人分隔兩岸,“平時只能通過手機視頻通話,互報平安。”這次回來,郭紹輝除了帶家人一起祭祖掃墓,還去了湖南湘潭、長沙、長江三峽旅游。

    在石碼,郭紹輝帶著夫人逛逛古街,找找老朋友敘敘舊,吃吃家鄉古早美食。“石碼這三年變化很大,特別是新建的后港古街,建筑風格很有閩南特色,讓我重拾了小時候的記憶,留住了鄉愁!”郭紹輝計劃在4月19日回臺灣,他希望更多臺胞來大陸看看,兩岸是一家人,血脈親情是無法割舍的,大家要互相多走動,增進了解。

    清明時節再現臺胞探親祭祖熱

    廈門江夏堂宗親祭祖儀式。東南網記者 文潔 攝

    疫情放開后,不少臺胞組團來謁祖交流。4月2日,黃氏宗親聚廈門江夏堂,舉辦宗親祭祖儀式,金門宗族文化研究協會創會會長黃奕展三年來首次帶領7名鄉親來到廈門江夏堂參加。

    “過去三年,兩岸只能靠通信互相聯系,這次能夠見面,是非常高興的一件事。”黃奕展表示,兩岸黃氏宗親相聚在一起,共話鄉情鄉誼。

    2020年從臺灣新竹來到廈門創業的黃愷嘉,首次前來江夏堂祭祖。“和兩岸宗親們一起祭奠祖先,慎終追遠,很有儀式感。”祖籍福建南安黃愷嘉如今還想尋找自己的宗族根脈,找到自己內心回家的路。

    清明時節再現臺胞探親祭祖熱

    梁新華此前在尤溪縣溪尾鄉梁氏祠堂祭祀。受訪者 供圖

    還有不少臺胞計劃在清明后返鄉祭祖。今年77歲的臺胞梁新華13日將回到老家三明尤溪縣溪尾鄉。他1947年出生在四川瀘州,兩年后,隨其父親移居臺灣,“尋根”的想法很早就植根于心中。1989年的秋天,梁新華與父親第一次回到大陸,隨后的30年間,他返回大陸十余次。

    “大陸是我的根,每次我踏上故鄉的土地,我都倍感親切。”梁新華表示,此次返鄉他將與好友結伴而行,在尤溪祭祖后,再到福州去探望親人。古稀之年的梁新華說,因為身體原因,這次回老家祭祖也許是他最后一次的福建之行、感恩之旅,一定要回來看看鄉親,拜謁列祖列宗。

    責任編輯:莊婷婷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國際友人點贊、央媒聚焦,《月映武夷》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柏县| 卢龙县| 土默特右旗| 惠东县| 平舆县| 光泽县| 仪陇县| 米脂县| 穆棱市| 翁牛特旗| 太仆寺旗| 宁阳县| 开鲁县| 阿瓦提县| 西平县| 昌都县| 正蓝旗| 门源| 扶绥县| 昭平县| 镇康县| 札达县| 澳门| 通州区| 古蔺县| 西充县| 丹江口市| 嵊泗县| 察哈| 鹿邑县| 扶绥县| 甘孜县| 青浦区| 新巴尔虎右旗| 万荣县| 林西县| 河源市| 田东县| 香河县| 陇西县| 昌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