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開學時間越來越近,有家長發現,孩子總是高興不起來,干什么都覺得沒意思,易發脾氣、食欲下降甚至失眠,還有一些孩子假期里生活習慣被打亂,導致體重增加、近視加重。
經過了漫長的假期,如何在短期內幫助孩子順利平滑向新學期過渡?8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多位專家從心理健康、體育運動和疾病防控方面為家長支招。
“家長是非專業人員,要想判斷孩子是不是出現了心理問題,可先觀察孩子的言語、情緒和行為有沒有出現持續1周以上的負性變化。”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崔永華介紹,如果孩子經常說奇怪的話、自言自語,或者緊張害怕、容易哭泣、變得孤僻、出現攻擊性行為、頻繁說謊等,需要格外關注。
但短期的情緒和病癥存在區別。崔永華表示,臨近開學,孩子確實容易出現心理不適應,這些情緒是可以調節的。
“首先家長要保持穩定的情緒,可以通過情緒卡片、繪畫、角色扮演、寫心情日記等方式,教孩子學會識別、接納和表達情緒。”崔永華建議,至少提前一周帶領孩子按照學校作息規律調整生物鐘,每天完成一個小的學習目標,找回學習狀態;每天40分鐘左右的戶外活動,幫孩子盡快恢復精力狀態。
“一些青少年有一顆‘玻璃心’,這需要體育運動來干預。”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厲彥虎說,體育運動可以帶來最好的錘煉教育、磨煉教育、挫折教育、成長教育、尊重規則的教育,近視、肥胖、脊柱側彎、心理等問題也可以通過適當的體育運動改善。
厲彥虎強調,在引導孩子進行體育運動時要注重“光、視、形”3個要素,即運動要見陽光,緩解學習用眼的視力壓力,帶來健美健康的體型。
“體育運動要有全面性,包括個人運動、集體運動、娛樂運動等;避免過早參加單項體育運動,可能會帶來‘網球肘’‘足球踝’等職業病風險。”厲彥虎說,家長要循序漸進提升孩子的運動能力,注重培養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收獲集體榮譽感,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從假期到學期的過渡過程中,如果孩子真的出現心理問題,專家建議家長應及時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規范、科學地進行治療。崔永華表示,常見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行為干預、物理治療等,不同心理問題治療方法不同,需要專業人員根據病情綜合考量決定。
開學季正值晝夜溫差不斷加大的換季時節,疾病易乘虛而入。對此,山東省疾控中心主任醫師張麗提醒,托幼機構和學校是兒童青少年聚集場所,易發生傳染病。開學季應重點關注呼吸道傳染病和腸道傳染病。南方的孩子要提高免疫力,提防蟲媒傳染病。(記者 張佳星)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廣大中小學生,新學期在即,這些開學準備你做好了嗎?2025-02-16
- 新學期開學在即 這4條“收心”建議轉給師生家長2025-02-12
- 新學期新氣象 泉州市多所學校啟用新校區2024-09-03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42.5億元,加力支持特殊教育2025-08-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