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經營主體1327.8萬戶。其中,新設企業462萬戶,新設個體工商戶862.9萬戶,新設農民專業合作社2.9萬戶。筆者認為,多種經營主體穩定增長的背后,不僅折射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態勢,也釋放了多重積極信號。
其一,量的增長體現了多元市場主體投資信心的增強。
上半年,新設民營企業434.6萬戶,同比增長4.6%;新設外資企業3.3萬戶,同比增長4.1%;新設個體工商戶862.9萬戶。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新設民營企業以434.6萬戶、4.6%的增速持續擔綱主力軍;外資企業3.3萬戶的新設數量同步實現4.1%增長,用實際行動對中國市場投下信任票;個體工商戶以862.9萬戶的龐大規模,生動詮釋了作為國民經濟“毛細血管”的旺盛生命力。這種多元市場主體協同共進的格局,彰顯出超大規模市場的內生動力,也傳遞出市場主體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其二,質的提升加速了產業結構深度調整。
數據顯示,上半年,第一產業新設經營主體60.1萬戶、第二產業新設96.5萬戶、第三產業新設1171.2萬戶。截至6月底,全國登記在冊“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企業2536.1萬戶,同比增長6.6%,占企業總量的40.2%。
第三產業1171.2萬戶新設主體的絕對優勢,與“四新”經濟企業占比突破40%的結構性變化形成呼應,也成為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的核心動力。“四新”經濟企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中堅力量,正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當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新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新興產業集群加速形成,這些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不斷釋放發展的新動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其三,制度紅利尤其是營商環境的持續釋放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發展活力。
中國多元市場主體持續增長的深層動力,源于持續深化的營商環境制度性變革。
從“證照分離”全覆蓋到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持續縮減、從“一網通辦”普及到知識產權保護強化、企業開辦時間已壓縮至2個工作日內、新設企業免費刻章……一系列改革舉措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營商環境之“優”也進一步促進了經營主體之“活”。
世界銀行評估顯示,中國“開辦企業”指標排名從2018年的第93位躍升至第28位。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不僅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關鍵密碼,也是我國釋放市場活力、激活發展潛力、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抓手。
涓涓細流匯江海,萬千主體聚動能。1327.8萬戶新設經營主體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創新活力似春潮涌動。這股自下而上的生長力,將為高質量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養分,成為穩預期、強信心的重要支撐。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金融資訊 頻道推薦
-
股權融資市場活躍 券商投行業務景氣度回升2025-08-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