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3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段金柱 卞軍凱)林丹,福州市鼓樓區東街街道軍門社區黨委書記。6月29日,作為最基層的社區工作者,她獲得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頒授的黨內最高榮譽——“七一勛章”。
習近平總書記曾三次到軍門社區考察,留下了“昔日紙褙軍門前,今日文明一枝花”的殷切贊許,作出了“三個如何”(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的重要指示。
近年來,林丹帶領軍門社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腳踏實地做好社區每一項工作。
黨建引領,不斷創新探索社區治理模式
6月6日,軍門社區近鄰黨群服務驛站啟用。雖然只有70平方米,功能卻十分豐富,可以為居民提供“四史”宣傳教育、議事懇談交流、閑置物品置換、志愿積分兌換等六項服務。
“我們將把驛站打造成集近鄰黨建展示互動、黨員日常學習教育、居民群眾懇談議事、享受志愿便民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組織活動‘新陣地’。”帶領大家花了幾個月時間籌建這個驛站的林丹說。
建設這個驛站,是軍門社區落實“三個如何”重要指示、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的縮影。多年來,林丹扎根社區一線,探索出“社區黨員聯系卡”“三必訪”“黨員義務十大員”“黨員代理服務制”等富有實效的黨建工作品牌。已在全國推廣的“135”社區黨建工作模式,也是發軔于軍門社區。
扭住黨建“牛鼻子”,圍繞“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目標,林丹又帶領軍門社區在治理創新方面頻頻發力:用好數字福州的技術優勢,搭建“智慧社區信息化平臺”,率先在社區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服務,在全省率先開展“片長制”網格化管理……
黨建強,工作順。前不久,南營小區準備安裝汽車充電樁,卻因為一些居民的不解而受阻。這時,軍門社區黨委南營支部的黨員居民站了出來:“這是為小區居民提供便利、為小區景觀整治錦上添花的好事,我愿意讓出家門口的位置,先裝上充電樁。”有了黨員帶頭,項目很快取得進展。
如今,軍門社區68座樓院均建立了樓棟黨小組、物業公司、網格員、樓組長等多方聯動的治理機制,引進了品牌物業開展長效化、精細化管理服務,老舊小區改造與社區精細化治理同步推進,居住環境得到全面提升,辦事更便捷,生活更舒心。
從實踐到理論,“135”社區黨建模式又升級為“13335”軍門工作法:堅持黨建引領,健全政府治理、居民自治、社區共治三項機制,搭建社區工作、社區訴求、社區服務三個平臺,強化隊伍、設施、經費三項保障,打造安居在社區、幸福在社區等“五在”社區。2017年12月,“13335”軍門工作法得到國家民政部肯定并向全國推廣。
在林丹的躬身帶領下,軍門社區黨委先后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單位”等180多項集體榮譽,林丹也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社區工作者等130多項榮譽。
傾聽民意,把黨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林丹的嗓子,常年沙啞。“她已經接受了2次聲帶手術。聲帶受損的原因,就是她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和群眾打交道,一刻不停地與群眾交流。”軍門社區黨委副書記謝榕感慨地說,她是把居民當作親人來對待,把社區當作家庭來經營的。
為了讓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按照“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的要求,從2015年起,林丹在軍門社區建立了“民情懇談日”(每月10日)制度,傾聽居民表達訴求,邀請相關職能部門參與,共同解決難題。
南營巷景觀整治后,路面煥然一新。然而,居民又碰上了自來水管堵塞問題,群眾擔心飲水不安全。按照相關規定,新修建的道路5年內不能破路,這意味著無法換管。這件事在“民情懇談日”被林丹擺上了桌。
“是百姓喝水難的問題重要,還是不能破路的規定重要?”在居民、自來水公司、建設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同協商下,更換水管“特事特辦”,從動工到完工僅花了1周,喝上放心水的群眾拍手叫好:“只要用心,沒有辦不成的事!”
這些年來,林丹還不斷增加居民訴求渠道,設立社區書記、主任信箱等,與黨員、居民一起破解了社區停車、老舊樓體電梯安裝、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等居民關心的問題,切切實實把工作做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訴求渠道更暢通,林丹心里對居民的瑣事、難事、煩心事把握更精準,解決了不少困難家庭的燃眉之急。
社區居民李星因先天殘疾,長期找不到穩定的工作。“我和我愛人都是殘疾人,女兒出生時我又下崗了,家庭入不敷出。”李星說,林丹聽說了他家的情況后主動找上了門,幫他們申領了低保,并積極幫助介紹工作。“我心里感動極了,這真是雪中送炭。”很快,李星家每個月有了固定收入,他還在一家維修服務中心找到了工作,生活越來越好。
去年11月,林丹做了喉嚨息肉切除手術,聲帶嚴重受損,連吞咽都十分困難,醫生建議她至少休養一個月。然而,出院后的第三天,林丹又回到崗位上。“不能說話,我可以聽群眾的聲音,寫字與群眾交流,用行動服務群眾。”她說。
一心為民,持續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每個工作日,軍門社區“陽光朵朵”少兒托管中心里溫情滿滿,孩子們下象棋、看繪本、做作業……
作為福州市第一家公立少兒托管中心,“陽光朵朵”是由軍門社區4點鐘學校升級而來。“4點鐘學校解決了孩子放學后沒人接、無處去的問題,后來,很多雙職工家庭的家長又產生了中午、晚上孩子就餐的需求,所以我們就升級成托管中心,每餐都有五六十個孩子來吃飯,家長可以晚上8點來接他們回家。”林丹說。
在托管中心隔壁的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也進行了升級——老人衛生間裝修后,布局更加合理;裝上了輪椅專用電梯,直達餐廳。此外,這里還有一份份記錄翔實的老人健康檔案。社區每年組織60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一次,對于高齡、行動不便的老人,由社區組織志愿者用輪椅上門接送體檢,保證每位老人都能享受這項服務。
讓“一老一少”生活安心,是林丹帶領軍門社區落實“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的具體舉措。“一老一少”幸福了,就能免去孩子家長和老人子女的后顧之憂。
除了“一老一少”,林丹還從社區服務的點點滴滴做起,讓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身份的居民,都能在軍門社區收獲到屬于自己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社區居民小林幼時喪母,父親在他成年后也因病去世,家庭變故讓小林備受打擊,不僅沒了生計,還走上了歪路。“小林是我看著長大的,當時連親戚朋友都躲他,我心里特別不是滋味。”林丹在得知小林想創業開店后,根據政策幫忙申請了小額貸款,還為他選好了店面。很快,小林的生活有了起色,娶妻、生子,生活越過越幸福。
自1972年踏入軍門社區居委會開始,林丹在這里傾情服務了近50年。她無數次放棄了公司高薪聘請、街道提拔任用的機會,毅然堅守奮斗在自己所熱愛的社區工作崗位上,一心一意地當好居民身邊的“服務員”。“鮮花掌聲也好,紅地毯也罷,在居民需要時,永遠當好‘服務員’,這是我最大的人生價值。”林丹說。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展開幕2021-06-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