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社會新聞
    分享

    打開國家圖書館建設的網上“中華古籍資源庫”,水墨為底的界面雅致大方,數字古籍、數字方志、宋人文集、敦煌遺珍……十余個細分數據庫在網頁上排開,彰顯國家圖書館特藏的深厚積淀與中華文明的璀璨華光。更有哈佛大學善本特藏、法藏敦煌遺書等館外資源,讓有需求的讀者可以一站式使用多種海內外古籍數據。

    日前,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天津圖書館、南京圖書館、云南省圖書館、蘇州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6家單位,在線召開古籍數字資源聯合發布會,新增發布古籍資源6786部(件),包括明清版刻、稿抄本古籍、碑帖拓本等,更可在線免費閱覽全文影像,為廣大讀者和專家學者的研究利用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文獻資料。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累計發布數字化古籍及特藏文獻影像資源達13萬部(件)。

    兼顧古籍的“藏”與“用”

    將待查的史料原文鍵入檢索框,再根據檢索結果進行古籍版本比對和流變探討,這已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考古系博士生周琪閱讀文獻、撰寫論文時的熟練流程。“在我看來,數據化的古籍資料覆蓋面廣、檢索迅速,在查詢傳世文獻和甲骨文、金文等內容時助力很大,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幫助我厘清史料的版本情況和流傳演變,大大節省了時間和精力,我的很多同學都經常使用古籍數據庫。”她這樣講述自己對古籍數據庫的感受。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的古籍是中華民族歷史記憶、思想智慧和知識體系的載體,更是流淌在我們血脈中的文化基因。但古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作為文物需要妥善保護,同時作為文獻又必須為讀者所用,解決“藏”與“用”的矛盾對于古籍工作至關重要。山東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杜澤遜認為:“古籍數字化是目前解決這對矛盾最好的辦法。”

    作為親歷古籍資源持續加快開放共享的學者,杜澤遜分享了自己的一段難忘經歷:20世紀90年代初,為完成“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版本調查,杜澤遜在上海圖書館的走廊里翻閱所需的古籍目錄卡片。上海的夏日高溫炎熱,他便出去買一根綠豆冰糕含在口中繼續查找。對不少古籍研究者來說,這樣為了查閱文獻而奔波各地不辭辛苦的經歷并不陌生。

    “從內部使用到把目錄卡片放在走廊,再到把數字資源掛在網上,進步是非常快的。”杜澤遜說。以國家圖書館為首的幾十家圖書館把古籍數字資源上線,讀者不必直接使用古籍原件,是很重要的一條保護措施。此外,在線閱覽節省了許多人的時間、體力、財力,對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有重大貢獻。

    讓更多人共享古籍資源

    古籍對于文脈傳承與文化建設意義深遠。在保護的基礎上推動古籍傳播,讓珍貴的古籍走近普通大眾,讓更多人共享豐富的古籍資源,數字化的力量不可或缺。

    學術的繁榮離不開學術資料的繁榮,大量的存世古籍是豐富的文化資源寶庫。通過數字化,可以讓這些珍貴的資源為更多的學者和社會公眾所用。清華大學科學技術史暨古文獻研究所研究員劉薔指出,古籍數字化資源的制作與發布,其實就是回歸到古籍作為書籍文獻本來的性質,這也體現了現代圖書館服務、共享、開放的精神。

    在日前的古籍數字資源聯合發布會上,云南省圖書館發布了以史部為主的館藏善本63部381冊,圖像50604拍,其中包括《云南通志》《澂江府志》《普洱府志》《宜良縣志》《陸涼州志》等精品云南方志、《盤龍江水利圖說》《六河圖說》《云南溫泉志》《雞足山志》等圖文并茂的山水志和《洞主仙師白喉忌表抉微》《御纂醫宗》等醫家類文獻。

    這些文獻不僅是云南省圖書館館藏史部善本中的特色和精華,更是研究云南歷史不可或缺的珍貴資料。其中的醫家類文獻多為云南本地醫書,其他地區較為少見。通過古籍數字化,這些極具地方特色的古籍能夠更廣泛地為學界和社會公眾所知、所用。

    天津圖書館發布的館藏稿抄本文獻數據版本豐富、內容多樣,南京圖書館發布的清人文集數據庫專題性強且罕見,蘇州圖書館發布的館藏民國報紙數據庫收錄了民國期間蘇州18種地方報紙,中山大學的碑帖數據庫收錄館藏上自秦漢、下迄近代的珍貴碑帖中的1萬余幅……這些地方館發布的資源不僅兼顧文物、史料和藝術價值,更讓極具特色的館藏資源更廣泛地惠及學界和社會。

    推動古籍數字化建設

    遍布全國的圖書館眼下是中華古籍存藏的重鎮,國家圖書館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負責人王紅蕾介紹,從2000年開始,國家圖書館有計劃地將古籍進行數字化,陸續建成數字方志、碑帖精華、宋人文集、甲骨世界等專題數據庫;2007年起,隨著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實施,國家圖書館不斷以自建、征集、海外合作等多種方式整合匯聚資源。

    2020年4月,國家圖書館新版讀者門戶上線,整合各類古籍及特藏文獻資源統一納入“中華古籍資源庫”;2021年11月實現免登錄閱覽,讀者無需注冊登錄即可進行檢索,古籍資源利用和閱覽的效率和速度明顯提升……

    從藏之名山到走近大眾,數字化為古籍資源的共享帶來了迅速而可觀的進步。在此基礎上,不少學者也對古籍數字化的未來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期許。

    首都圖書館副館長胡啟軍指出,為了讓讀者更便利地利用這些資源,還需要進一步統籌古籍數據庫建設,通過優化數據庫訪問流程,促進讀者無障礙訪問,最終全面實現古籍資源的共享。浙江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黃晨認為,未來還應進一步打通不同機構的相同類型資源,促進古籍資源整合,實現古籍的“一站式檢索”,在技術和資源上互通有無,讓資源得到更有效利用。

    此外,天津師范大學古籍保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姚伯岳更是通過實際案例,即版本學課程中,學生們所利用的材料幾乎都是來自“中華古籍資源庫”,證明了數字化的優勢。他表示,強烈期待進一步推動古籍保護學科建設和古籍數字化學術研討工作,將古籍保護的理念更多、更好地落實為行動。(記者 黃敬惟)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華福證券赴閩侯林祥謙紀念館開展五四青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聊城市| 永靖县| 屏山县| 邵东县| 永济市| 秭归县| 伊吾县| 秦皇岛市| 兰西县| 邵阳县| 鹤岗市| 教育| 兴义市| 杨浦区| 哈密市| 临武县| 蒙城县| 西昌市| 巴里| 博罗县| 灵台县| 扶沟县| 乐至县| 长寿区| 蒙阴县| 乐陵市| 阿拉尔市| 旌德县| 和平区| 宣威市| 铁岭市| 平武县| 盐城市| 通许县| 宜良县| 双辽市| 崇左市| 宝丰县| 巴青县| 济阳县| 木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