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發布《2021“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監測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價格爭議、虛假發貨、平臺問題等方面。
具體來講,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價格爭議”類負面信息919382條。價格爭議集中在11月1日與預售定金和尾款有關。例如不少準備付尾款的消費者發現疊加各種優惠后,預售價格可能并非最優惠,以及不同直播間的差價爭議、直播帶貨與直接下單的差價等爭議。例如,元氣森林失誤設置超低價請用戶退款事件、匡威斐樂預付定金消費者反而多花錢成為典型。
值得注意的是,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虛假發貨”類負面信息227795條,11月1日開始,不少網友吐槽物流信息不更新,客服機器人回復無法有效溝通。輿情持續增多并充分互動后,網友開始認為根本原因是商家虛假發貨,造成物流信息多日不再更新。例如相關話題#歐萊雅虛假發貨#以及#薇諾娜虛假發貨#等。
此外,監測期內,共收集與平臺營銷相關問題輿情集中事件負面信息123071條。預售期間,淘寶平臺喵糖活動引起輿情吐槽,10月27日輿情信息量達到峰值,輿情反饋兩方面信息,均與“喵糖”有關。一是熱議喵糖崩了,二是吐槽喵糖活動套路深,玩家內卷,平臺收獲廣告價值。
針對上述現象,中消協分析稱,商家應少些套路、多點真誠。11月4日,“雙11”購物六大消費提示發出后,全國各地各級消費者組織、新聞媒體高頻互動、密集發聲,堪比奧數的促銷套路、消耗耐心的滿減規則、明降暗漲的價格陷阱、唯利是圖的算法圍攻被接揭開真相、打回原形。
中消協表示,消費者反套路、遠算計的品質消費訴求從理念覺醒到實踐追求的做法寫實、節奏加快。“費手燒腦”迎接的“紅包挑戰”帶來的并非“驚喜連連”,付出巨大時間成本擁抱的也不是“買到即賺到”的心理期待,缺乏人文關懷的數字化營銷“扎心”不只一回,消費者數次遭愚弄被套路后的幡然覺醒、理性止損就成為必然。
此外,中消協還指出,以數據變現為目標的新舊角色角力中,流量爭奪已成電商平臺最大難題。“雙11”電商大促的招式創新乏力,聚光燈下傳統貨架電商“賣貨模式”密碼正被破解。算法畫像、“低價”引流的策略盡管創造了多輪商業奇跡,卻被新入局的直播電商以社交營銷的新打法強勢叫板;從理論上來說,“直播秀場”雖然因為簡化了供應鏈條而讓價格更具吸引力,但其營造的場景效應卻讓消費者下單更感性、更沖動。而這恰好可以說明,它對流量的收割圍捕其實更簡單、更粗暴。
如果只顧隨機潛在消費存量的肆意透支,而較少粘合固定消費意愿的增量貢獻,流量爭奪的拉鋸戰只能繼續圍著“低價策略”的怪圈打轉。
在價格戰常態化與利潤空間收緊背景下,數據變現的效能正被品牌與商家重新評估。拉長的戰線不僅稀釋了消費者的注意力,同樣也沖淡了品牌與商家的耐心與信心。而“超低價”對線下渠道完整穩定性的破壞沖擊、數據注水對商家投入與期待的蒙蔽欺弄,利潤空間收緊的焦慮讓品牌和商家愈發理智清醒,急功近利的“快生意”必將成為往事,“雙11”的營銷神話不得不被重新評估。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桃之夭夭休刊怎么回事?桃之夭夭是什么類型的2021-11-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