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社會新聞
    分享

    昨天的朋友圈被小朋友開學刷屏,關鍵詞除了“萌”,還有“胖”。一些老師、家長發現,4個多月的“超長假期”后,有孩子如“吹氣球”,體重直線上升,更有不少孩子體能下降,稍微小跑兩步就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專家提醒,超重和肥胖對青少年和兒童的成長不利,祖輩們切莫覺得把孩子“養胖”是值得炫耀的“成果”。

    體重飆升,校服穿不下了

    “一月放假五月回,童音未改人愈肥。老師見面不相識,驚問小胖你是誰。”這首打油詩成為小神獸復學首日的小插曲。有家長吐槽,自家娃過年至今胖了20斤,1年級就達80斤;有家長稱,校服都穿不下了,不開學還沒有意識到胖了那么多;還有幼兒園老師表示,小朋友們胖了不少,盡管肉嘟嘟的可愛,但還是擔心“疫情宅家肥”會影響孩子健康。

    兒童青少年的肥胖問題已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嚴重的威脅之一。剛剛過去的全民營養周上發布過一組數據,2019年上海市學生肥胖檢出率為15.2%,男生高于女生,每5名男生中或每10名女生中就有1人肥胖。市疾控中心兒童青少年健康所副所長羅春燕主任醫師說,兒童青少年的肥胖是由多因素引起的,包括遺傳、環境等。盡管肥胖發病與多因素有關,但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單純性肥胖最常見的致病因素。同時,活動過少、久坐也是常見的原因。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更關注孩子身體,導致喂養過度;另一方面,兒童青少年體鍛不夠,因此能量消耗減少。電子產品的普及也起到了催化作用。“疫情期間,孩子們宅家多,活動少,含糖飲料攝入多,零食吃得多,從這樣的行為方式來看,長胖是可以預料到的結果。”羅春燕說,肥胖不僅會影響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更容易延續到成年期,增加成年期慢性病發生的風險。而在成長階段,肥胖甚至會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

    肥胖成為多種疾病的誘因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內分泌遺傳代謝科副主任醫師趙諸慧告訴記者,平時八九歲就“體重過百”的孩子并不少見。近來因“性早熟”來門診的孩子也悄然增加。最近有次門診,她接診的25個孩子中有24人“早發育”,大部分是比較胖的女孩。“家長往往對孩子長胖不重視,但發現孩子性早熟后帶來就診,才意識到其實肥胖也是性早熟的誘發因素之一,尤其對女孩子影響更大。”

    趙醫生說,超重和肥胖帶來的危害還包括糖代謝異常、脂代謝異常等。她就曾遇到過血糖偏高的孩子,有的發展成為2型糖尿病。而脂肪肝也已不再是中年人的專屬,有7歲的孩子就已經是脂肪肝了。

    “許多家長的喂養方法不科學,比如這個7歲的脂肪肝兒童,家里一直用大骨煲湯,孩子喝湯多,雖然沒吃肉,但脂肪攝入超標。”趙諸慧說,孩子們喜歡吃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跟著家長吃快餐、喝可樂,也導致小胖墩增多。有的孩子還用鮮榨果汁替代白開水,其實水果攝入過多,會導致糖分超標。

    父母別把壞習慣“傳”給孩子

    羅春燕說,肥胖是多因素導致的疾病,近年來,衛生、教育部門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對兒童青少年的體重進行監測,《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也提出,到2030年,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的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這就要求政府干預,形成社區-家庭-學校聯合的防控網絡,才能發揮更好的肥胖預防效果。其中,家庭應該占據主導。

    不可否認,肥胖具有遺傳因素,但另一方面,孩子所處環境從出生開始即是父母營造的,父母不良的飲食行為和習慣直接導致兒童不良飲食習慣和行為形成。因此,肥胖的預防首先應從家長做起。她認為,家長要以身作則,改掉不良習慣,其次,鼓勵孩子多運動,少玩電子產品。一般來說,兒童青少年每天應累計至少60分鐘中等強度以上的身體活動。

    肥要減,但方法要恰當

    開學后變成小胖墩,要不要減肥?答案是肯定的。但趙諸慧提醒,兒童不同于成人,既要達到健康體重,又不能影響生長發育,具體要求會更高。不當的減肥方式不利于孩子身體健康,甚至加重肥胖進展。一些家長認為肥胖是孩子營養過剩,應該減少營養物質攝入,比如不讓孩子吃肉類、奶類等,這樣很容易造成兒童膳食結構不合理、食物種類不全面、營養素攝入不平衡等后果。

    應避免單一的食物攝入,做到食物多樣化,每天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每周最好達到30種。趙諸慧說,有的家長認為牛奶好,每天給孩子喝五六杯,其實浪費了,而且牛奶中脂肪含量較高,影響其他食物攝入;還有家長認為提高抵抗力要“十全大補”,一直給孩子吃甲魚、蟲草等,也不可取。

    “如果不是特別胖,可以增加蔬菜的比例,適當控制主食,同時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取,此外還要多喝水,不能用湯、飲料來替代飲水。”趙諸慧表示,孩子減肥不推薦“低碳水高蛋白”的方法,這會增加身體負擔。如果特別胖,最好還是去醫院就診,查明肥胖原因,再讓內分泌科、營養科醫生根據孩子情況制定合理規范的減重方案。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左妍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民間“吾樂”奏響專業版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潍坊市| 河津市| 武邑县| 河池市| 昭苏县| 大同市| 资阳市| 杭锦后旗| 宜川县| 盈江县| 连云港市| 宝山区| 马龙县| 舞阳县| 古交市| 苏尼特左旗| 阿克陶县| 阜宁县| 武陟县| 疏勒县| 岗巴县| 山阳县| 筠连县| 琼海市| 瑞昌市| 商都县| 岳普湖县| 乌什县| 荣昌县| 宝清县| 弥渡县| 黄陵县| 辉县市| 永德县| 临城县| 右玉县| 连云港市| 东阳市| 南皮县| 象山县| 麦盖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