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社會新聞
    分享

    [摘要]畢克生失蹤6天后,畢家人放棄了尋找。畢小虎說,“一點目標都沒有,人是死是活也不知道,多折磨人???俺們都崩潰了。”畢小虎的母親身體每況愈下,有一段時間甚至拒絕進食。

    畢克生坐著氣球失蹤了。

    沒有人知道,此刻的他身在何處,是生還是死。

    只有紅松的松塔才能結出人們日常食用的松子,這種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在中國僅分布于東北部分山區。每年一過八月十五,裹挾著松脂芳香的秋風吹落長白山上的紅松葉,打松塔的季節就到了。

    吉林男子畢克生乘氫氣球采松籽失蹤仍未找到 工友憶事發經過

    松塔與松子。澎湃新聞記者 沈文迪 圖

    數以千計的打塔人背著腳扎子、拿著長桿深入到原始森林中,開始了一年中最掙錢也是最危險的工作。

    畢克生就是其中之一。

    【一】

    吉林東南部的集安和臨江均地處國境邊緣,坐落在長白山麓。城里的生活和其他內地縣城區別不大——鋼筋水泥的樓宇,隨處可見的手機支付,街上飛奔的外賣員。但在山區農村,老百姓過著靠山吃山的日子。

    59歲的集安人畢克生和他的獨生子畢小虎早年就是如此,夏天打零工,冬天出大力(注:賣力氣)。攢了點錢后,兒子在城里貸款買了房,靠開出租車為生。盡管如此,生活依然拮據。今年已經34歲的畢小虎,即將迎來他第一個孩子。

    9月初的一天,畢小虎和往常一樣在市里跑出租。母親給他打來電話,說畢克生準備去臨江打塔。

    之所以要去臨江,是因為畢克生的妹妹畢克花住在那。2002年,畢克花的丈夫承包了一片人工紅松林,邀畢小虎去打塔。后來畢克生覺得這活兒挺掙錢,也開始跟著干。

    但年齡慢慢增大,畢克生打塔的效率開始跟不上年輕人,在妹夫的隊伍里干不下去,便通過妹夫的介紹認識了吳老板。

    吳老板看中的,就是畢克生的慢。“慢就慢一點,慢一點不是穩當嗎?”吳老板的妻子說。每年到了這時候,他們兩口子都提心吊膽的,生怕出事。

    和畢克生搭檔的,是一個叫老徐的61歲農民,去年打塔時,哥倆干活賣力,相處得也很融洽,今年吳老板又邀他們打塔。

    畢小虎接到母親電話的當晚,勸父親:“今年我不去,你也別去了,這活兒太危險。”打塔需要爬十幾米高的樹,畢小虎覺得,父親年紀也不小了,沒必要冒險賺這個錢。

    可父親心意已決,他有自己的想法。

    畢小虎明白,從小家里條件就不好,別人家孩子有餅干吃,自己只能煮個土豆。如今他既要還房貸,又要供養即將出生的孩子,肩上壓力越來越沉。這時候父親多掙點,為的就是讓自己手頭寬裕些。

    眼看勸不住父親,畢小虎只能開著自己的出租車把父親送到臨江,免去了路途的奔波。

    9月6日,畢克生開始打塔。白天在吳老板那干活,晚上住在畢克花家,一切看起來都安排妥當。今年臨江打塔人的工錢漲到500元一天,那幾天老畢滿腦子想的,就是趕緊打完這一季,掙點錢回家抱孩子。

    每天凌晨3點,畢克花就起床燒柴做飯。老徐住的離畢克花家不遠,5點半他開著電動三輪來接老畢,一起前往東崗一帶的山上。路上要經過一條縣道,平整的道路兩側分布著村民的口糧田,成片種植的苞米地在打塔季過后就會被收割,口糧、糧食酒、飼料均來自于此。經過村莊,雞鳴聲不絕于耳,炊煙升起,早飯過后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吉林男子畢克生乘氫氣球采松籽失蹤仍未找到 工友憶事發經過

    清晨的鬧枝鎮,陽光剛剛爬上山頭。澎湃新聞記者 沈文迪 圖

    到了山上,落葉鋪滿植被,踩上去深一腳淺一腳。盡管是人工林,紅松的平均高度也在20米左右,畢克生和老徐采取的是傳統的打塔方式——穿腳扎子上樹。

    腳扎子是一種綁在腳上的鐵制工具,上面有尖銳的釘子用于扎進樹皮,讓人踩著攀爬上樹。爬到十幾米處,打塔人踩到樹枝上,一手把著樹干一手解開綁在身后的長桿。長桿頂端綁了一個鐵鉤,用于搖晃枝頭,擊落松塔。

    身形瘦削的畢克生1米6左右,體重120斤。雖然上了年紀,但上樹沒什么問題。畢小虎說,農村人從小接觸大山、森林,上個樹爬個溝都不算什么。

    吉林男子畢克生乘氫氣球采松籽失蹤仍未找到 工友憶事發經過

    老徐的腳扎子叫“貓爪”,有四個尖用于爬樹。澎湃新聞記者 沈文迪 圖

    自畢克生爬樹打塔以來,就沒發生過意外,這次也不例外。老徐說,頭開始幾天上樹挺順利,該干活干活,該抽煙抽煙,啥事沒有。

    但和老徐同村的一個打塔人就出事了,“就在前幾天,面朝下摔下來,當場就死了”。老徐說。

    吳老板也聽說了這個消息,一想到自己手底下這兩個老伙計,他也害怕出事。于是他和妻子商量,這活兒太危險了,要不咱買個氣球給哥倆打塔吧?

    乘坐氣球是近兩年東北興起的一種打塔方式。氣球用繩子固定在地面,人在氣球筐里打塔。用氣球的好處在于不用爬樹,還可以規避人踩斷樹枝墜落的風險。

    吳老板花費1.8萬從朋友那勻了一個氣球,當他把這個主意告訴老徐時,老徐沒在意,也不覺得這玩意兒有什么危險。畢克生也告訴兒子,“還可以,沒什么太大危險。”

    吉林男子畢克生乘氫氣球采松籽失蹤仍未找到 工友憶事發經過

    充氣氣球。 資料圖

    9月14日,氣球運來了。一個8*8米的氣球懸浮在空中,呈倒錐形。氣球每年只充一次氣,光充氣就花費5000。有人說充的氫氣,也有人說是氦氣,誰也說不準,他們沒看到說明書或指導手冊。

    當天下午,第一個上氣球的人是吳老板,其他人在下面拽繩。為保證安全,他還專門雇了小王來拽繩。小王身高超過1米8,體格健碩,膀粗腰圓。

    試驗過后,吳老板下來說,一個人打太累,加上這氣球能承重400斤,畢克生和老徐加起來也就300斤,應該沒問題。當天眾人進行了簡單的培訓,準備第二天正式開干。

    責任編輯:肖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明日開市|以雅集載千年匠心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谷| 永和县| 东乡| 临夏县| 玉山县| 教育| 佛冈县| 三都| 东乌珠穆沁旗| 敦煌市| 额济纳旗| 三明市| 公安县| 广东省| 连州市| 福州市| 华坪县| 浮山县| 武宁县| 聂荣县| 新竹市| 化德县| 清流县| 余姚市| 寿宁县| 奇台县| 木里| 阿尔山市| 齐齐哈尔市| 桓台县| 西宁市| 嘉荫县| 华阴市| 周口市| 永昌县| 白沙| 赣州市| 呼伦贝尔市| 彭阳县| 汝州市| 寻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