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新華社昆明6月2日電(記者孫敏 趙珮然 胡超)最近,一群野生亞洲象從西雙版納出發,一路向北遷移,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據云南省亞洲象群北遷安全防范工作現場指揮部介紹,截至6月2日17時23分,北遷象群在玉溪市紅塔區后河村附近出現,距離昆明晉寧區還有約一公里。專家分析象群有繼續北遷趨勢。

    這群野象原本生活棲息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共有17頭。4月16日,象群從普洱市墨江縣遷移至玉溪市元江縣。4月24日,其中2頭象返回普洱市墨江縣,其余15頭象繼續向北遷移。連日來,野象沿途經過紅河州石屏縣和玉溪市峨山縣、紅塔區。

    記者從野象到達玉溪市峨山縣縣城開始,一路跟蹤報道野象,當地工作人員24小時展開監測,嚴防人象沖突發生。

    監測顯示,該象群由成年雌象6頭、雄象3頭、亞成體象3頭、幼象3頭組成。象群從“老家”西雙版納一路北上,遷移約500公里,幾乎跨越了半個云南省。野象一路走一路吃,所到之處的農作物遭到了破壞。據相關部門介紹,該象群在元江縣、石屏縣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壞農作物達842畝,初步估計直接經濟損失近680萬元,當地群眾的正常生活生產秩序受到影響。

    長期研究野生亞洲象的云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明勇認為,野象向北遷移給當地管理帶來了難度,雖然遷移是它們的生活習性,但一直往北走就比較罕見。

    專家介紹,棲息地承載力下降也是野象向北遷移的重要原因。云南省亞洲象分布區的11個自然保護區中,10個屬森林生態系統保護類型。隨著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森林郁閉度大幅度提高,亞洲象的可食植物反而減少,不少象群逐步活動到保護區外取食,頻繁進入農田地和村寨,增加了與人類的接觸。據統計,有三分之二的亞洲象已走出了保護區生活,增加了管理和保護的難度。

    目前,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成立亞洲象北遷安全防范工作領導小組和7個專項工作組,進一步加強現場指導。5月29日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已派出5人工作組到紅塔區共同商討相關措施。

    陳明勇教授介紹,針對這15頭野象,目前能做的只有及時預警、疏散群眾,盡可能減少損失。在可控條件下,考慮在野象進入人口稠密區前,及時設障,進行投喂引導。專家團隊仍在持續監測、研判,向主管部門提出科學合理的方案,保障人象安全。

    為做好象群繼續北遷布防,確保無縫銜接,6月2日,昆明市、玉溪市現場指揮部同步運行,兩地投入應急處置人員及警力675人,出動應急車輛62輛、無人機12架,昆明市儲備象食10噸,省、市、區三級通力合作,開展24小時不間斷監測,及時發布預警信息,落實應急措施。

    昆明市臨近區域正進一步完善人象安全防范應急預案,明確責任分工,全面啟動布防,確保做到第一時間預警、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上報。

    亞洲象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在云南普洱、西雙版納、臨滄3個州市,是亞洲現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陸生脊椎動物。經過30多年的拯救和保護,云南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193頭發展到目前約300頭。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2025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丨多維賦能,鼓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冈县| 福鼎市| 江源县| 金华市| 汶上县| 垦利县| 堆龙德庆县| 独山县| 商水县| 昆明市| 兴海县| 巍山| 鄂托克前旗| 宁波市| 泌阳县| 桃园市| 麟游县| 塔河县| 临潭县| 平舆县| 岐山县| 霞浦县| 沂南县| 右玉县| 清水河县| 莲花县| 贵溪市| 茂名市| 蕉岭县| 天柱县| 桓台县| 稷山县| 休宁县| 闽侯县| 高唐县| 岚皋县| 遵义县| 金湖县| 焦作市| 城固县| 林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