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普遍面臨“人”“地”“錢”難題
找共識 擴空間 籌資金
關系千家萬戶、涉及多個部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復雜細致、千頭萬緒的系統工程。試點中,各地面臨的突出難題基本都指向“人”“地”“錢”三個方面。
人的共識怎么形成?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訴求多樣、眾口難調,動員居民共同參與是一難。
地從哪里來?老舊小區大多位于城市中心,普遍存在土地資源不足、用地協調難的情況,拓展改造空間是二難。
錢從哪里出?政府資金重點支持基礎類改造內容,但除了基礎類,還有完善類、提升類改造,光靠政府資金不可持續,還需居民出一點,更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調動居民和社會的積極性是三難。
近年來,為破解“三難”,不少地方積極探索因地制宜的好方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形成了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新經驗,為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供了示范。
宜昌:
共建共治共享,變“要我改”為“我要改”
“以前垃圾隨意堆、灰塵到處飛,還有居民種地養雞;現在是柏油路、香樟樹,新電梯、新車位,環境大變樣,空氣都更新鮮了。”說起小區環境的改觀,湖北宜昌西陵區嘉明花園居民蘇會林滿臉幸福。
“改造前一些居民的熱情不高。”嘉明花園黨支部書記王小萍說,為了讓大家達成共識,她曾多次上門做工作,每次都因為意見難統一、利益難協調擱淺了。
“只有‘當面鑼、對面鼓’才能解決問題。”在王小萍的組織下,一場小區所有家庭代表都到場的會議召開了。
會上,王小萍拿出一份初步改造方案:拆除私搭亂建的菜地、魚池、雜物間,騰出空間建停車位和公共車道;每個家庭出資1000元,用于支持改造、預繳停車費和物業費;電梯加裝由各樓棟自主協商……
“這是我的菜園,不能拆。”“我家沒車,建車位對我有啥好處?”“憑什么引進你們推薦的物業?”會上,大家爭論熱烈。王小萍卻很高興:“問題都敞開說,意見擺到桌面上,事情反而好辦了!”
改不改?大多數居民沒異議。“黨員做表率,居民代表做動員。”當天會上就籌集到20多萬元改造資金。
改什么?共識需要慢慢“磨”出來。王小萍向208位業主發放了調查問卷,隨后匯攏大家的反饋意見,設法補充到改造方案中。沒多久,嘉明花園改造工程就破土動工了。
共建共治共享的組織實施機制,讓居民嘗到了甜頭。“現在遇到問題,大家都想開個會討論,居民還自發成立了協商小組,真正從‘要我改’變成了‘我要改’。”王小萍說,在多部門支持下,嘉明花園組建了業主委員會,讓居民議事機制能長久發揮作用。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工程改造,也是治理創新,既能讓小區面貌煥然一新,也能切實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宜昌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張毅說。
改造之初就讓居民參與進來,改造之中把治理機制固定下來,這成為宜昌市老舊小區改造破解“發動居民共建難”的法寶。目前,宜昌全市已構建起“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X個群眾自治組織”的“3+X”治理體系,形成了一批居民共建共治的社區自治組織。
蘇州:
盤活存量,破解“缺地難”“用地難”
2020年6月初的一天,記者在正午時分來到江蘇蘇州吳江區鱸鄉三村小區。居民休閑回廊上,一群老年人正頂著火辣的太陽擠在一起打牌下棋。“幾千人的小區,就這么一丁點地方能讓我們休閑娛樂,稍微離開一會,回來就沒座了。”居民張建華說。“路面大部分都損壞了”“小區連路燈都沒有,晚上回來摸黑走”……小區居民的改造意愿很強烈。
2020年11月,記者再次來到這里,只見坑坑洼洼的水泥路變成了寬闊的柏油路,兩旁裝上了精致美觀的路燈,停車位也增加了一倍,小區一下子寬敞了。
鱸鄉片區位于吳江區中心地帶,四面都難以拓展,改造的空間從哪兒來?
向內“擠”空間。“沒有增量,就盤活存量。”吳江區松陵街道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陸士春說,小區綠地面積其實不小,只是以前缺乏維護,綠地變成雜草。改造中,將綠地重新規劃利用,綠化帶更美了,多余空間還能建停車位。
向外“騰”空間。為給居民更多改造用地,位于小區內的社區辦公點遷了新址。騰出來的空間將建設日間照料、養老撫幼、衛生服務、助餐服務等便民場所。
破解“缺地難”,還要破解“用地難”。
國泰社區是蘇州吳中區面積最大的老舊小區。跟大多數老舊小區比,國泰社區閑置土地空間相對充裕,可是卻面臨“用地難”。“用地要審批,規劃要調整,涉及好多部門,不是社區靠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國泰社區黨委書記沈偉說。
借著新一輪改造試點的東風,長期存在的難題迎刃而解——
先建工作機制。蘇州市成立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領導小組,由市領導牽頭,統籌20多個相關部門和所屬各市、區共同推進改造。
再定統籌方案。“設置統籌協調、財政金融、技術指導、社區保障4個工作小組,環環相扣,打通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實現聯審聯批。”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王曉東說。
“用地審批和規劃很快下來了,馬上就要動工啦。”站在小區的空地上,沈偉興奮地說,“這邊要修一條步道,那塊要建一個老年活動中心,新建健身場地有3200平方米……”
廣州:
引導居民出資、吸引企業投資
“聽說要引入物業服務,居民們都說好,可一到交物業費,肯掏錢的卻不多。”廣東廣州海珠區工業大道南社區居委會主任徐立林告訴記者,這一度讓工業大道南421大院的改造遭遇困難。
改造后的小區,要通過引入物業等,建立長效維護管理機制,這需要居民合理出資,更需社會力量參與。421大院引入物業之初,兩方的積極性都不太高。
居民這頭,對物業的收費標準、服務質量有疑問。“總覺得物業公司只是沖著賺錢來的。”徐立林說,居民從沒享受過物業服務,也沒有付費意識。
企業那頭,物業公司也挺委屈。“每個月固定支出4萬多元,收上來的物業費卻不足1萬元,怎么辦?”421大院物業管理公司經理黃春南一度急得睡不好覺。
眼看物業管理難以為繼,矛盾還得從兩頭解。
一方面,想辦法提升物業公司經營回報。小區的閑置空間開發可以做文章。“街道利用小區閑置空間重新規劃出60個停車位后,交給物業公司來經營。”海珠區瑞寶街道辦事處城管科科長蔣科說。固定車位每月500元,臨時停車24小時10元,物業通過收取一定停車費貼補了虧空。
另一方面,循序漸進引導居民轉變觀念。改造后,家門口就有了籃球場和健身設施,文體活動的豐富讓小區居民樂開了花。“增設的活動設施都由物業公司運營,居民體驗到實實在在的服務后,對物業公司越來越信任。”徐立林說。
“現在物業費收繳率已提高到七成,有些居民還自發給其他居民做工作。”黃春南說,目前物業經營已基本實現收支平衡,前期投入也有望盡快回本。
有了良好服務產品的供給,居民的需求慢慢釋放出來。“根據調查,居民還有餐飲、養老等多種多樣的需求,我們正在尋求與更大的開發企業合作引入更多服務,并進一步探索通過加大金融支持等方式破解改造資金籌集難的問題。”海珠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總工程師何祖建說。(記者 趙展慧 王偉健 吳 君 洪秋婷)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福建出臺老舊小區改造負面清單 不符合改造年限要求及個建等不得納入改造范圍2021-03-18
- 福州:老黨員頻出妙招 推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2021-03-16
- 重磅!中央下達資金,福建67000萬元!事關老舊小區!2021-02-25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最新!國家發布放假通知!高速公路免費2021-03-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