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核心閱讀

    正式運行300天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脈沖星數量超過240顆。我國科研團隊借助FAST,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在廣袤的宇宙中,經常突然出現短暫并且猛烈的無線電波爆發,持續的時間只有幾毫秒,卻能釋放出太陽在一整天內釋放的能量,這就是快速射電暴。如此快速閃現的無線電波包含了什么信息?各國天文學家一直在尋求真相。

    日前,借助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最新觀測,我國科學家在快速射電暴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10月29日和11月4日,兩篇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雜志發表,讓“中國天眼”再次成為射電天文學界的焦點。

    有力支持高水平研究

    快速射電暴如何產生?此前的理論研究主要分成兩種,一種認為這樣的毫秒射電爆發來自粒子碰撞,而另一種則認為它是粒子在強磁場中穿行產生的。

    “FAST的觀測結果直接終結了爭論,通過對11次射電爆發的高靈敏度偏振信號解析,我國科研人員用直接的觀測結果否定了粒子碰撞的理論。”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首席研究員韓金林說。

    憑借著一系列的FAST觀測“實證”,我國相關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2019年,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團隊利用FAST探測到一例全世界僅有21例的快速射電暴重復爆FRB180301。李柯伽說:“在共計12個小時的觀測時間里,FAST探測到15次閃現,每次電波閃現的強度曲線也各不相同,最奇妙的結果來自對11次爆發電波的高靈敏度偏振信號解析。”

    李柯伽解釋:“FAST觀測的11個爆發信號中,竟然有7個毫秒閃現爆發能夠很好地解析出其偏振。令人激動的是7個偏振不僅僅是變化的,而且呈現出變化的多樣性。如此變化的偏振在早先的重復暴從來沒有看到。FAST觀測到的偏振變化多樣性明確說明,宇宙中的爆發源可能來自致密星體磁層中的物理過程。”

    今年8月,北京師范大學林琳博士、北京大學張春風博士、國家天文臺王培博士等聯合研究團隊,利用FAST觀測到銀河系中有一顆已知磁星SRG1935+2154呈現出幾十次伽馬射線爆發。

    林琳說:“以FAST的高靈敏度,我們在射電波段觀測中,一個射電爆發也沒有探測到。該結果說明,宇宙中致密天體不同波段的爆發時,物理條件非常苛刻,使得無線電與伽馬光子不能同時掃過地球。”

    觀測服務超5200個機時

    FAST于2016年落成,它的反射面面積相當于大約30個標準足球場,大大拓展了人類在射電波段的視野,也使中國射電天文學家終于有機會走到科學探索的最前沿。

    正式運行300天以來,FAST展現的科學實力令人驚喜。FAST近一年的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目標近兩倍,累計發現脈沖星數量超過240顆,基于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余篇。

    “1967年,人們發現了第一顆脈沖星;直到50年后,中國人才用自己的射電望遠鏡FAST發現了第一顆新脈沖星。”FAST科學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院士武向平說,“在很短時間內,FAST已經發現了240多顆脈沖星,我們期望在未來5年,這一數字能達到1000顆,甚至能找到銀河系外的第一顆射電脈沖星。”

    今年2月,FAST團隊正式啟動科學委員會遴選出的5個“優先和重大項目”,近百名科學家開始使用并處理FAST的科學數據;4月,時間分配委員會開始向國內天文界征集自由申請項目,目前已經接到170余份申請,而且外部用戶的比例高達95.7%。

    “明年,FAST還會對全世界開放。”武向平認為,未來10年,中國將迎來射電天文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要利用這個寶貴的窗口期,做出重大的科學發現,為人類探索和認識宇宙做出重大貢獻。”

    科學潛力將進一步顯現

    巨大工程體量、超高精度要求及特殊的工作方式,給FAST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為此,工程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的技術攻關。FAST工程建設實現了多項自主創新,顯著推動了我國相關產業技術的革新與發展。

    “FAST的先進測量技術遠不止于望遠鏡本身,在其它領域有重要的應用前景。”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總工程師姜鵬說,“比如,在高精度地礦勘探方面,可以利用慣性組件與衛星導航融合技術,為重力測量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方位姿態基準;在海洋測繪中,采用慣性組件與聲吶等測量技術融合,實現海底測繪,為勘探區作業的機器設備建立高精度的時空和姿態基準。”

    隨著性能的提升,FAST的科學潛力還將進一步顯現。國家天文臺臺長、中科院院士常進說:“FAST超高靈敏度使其在射電瞬變源方面具有重大潛力,有望在短時間內實現納赫茲的引力波探測、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為研究宇宙大爆炸原初時刻的物理過程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它還有能力將我國深空探測及通信能力延伸至太陽系邊緣,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五感浸潤育童心 食美融合譜新篇——廈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县| 万山特区| 平果县| 宜川县| 儋州市| 额敏县| 乡宁县| 阜城县| 东光县| 科技| 咸阳市| 四平市| 兰州市| 利津县| 玉田县| 宿州市| 房产| 永康市| 株洲县| 珠海市| 定安县| 田东县| 嘉义市| 麟游县| 炉霍县| 马龙县| 洪雅县| 金寨县| 山阴县| 昌黎县| 宣汉县| 乌拉特中旗| 靖边县| 任丘市| 霍山县| 新野县| 长岛县| 南平市| 南汇区| 手游|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