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2018年,水利部組織開展了全國水土流失年度動態監測工作,首次實現國土面積全覆蓋。”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長蒲朝勇日前表示,監測結果顯示,2018年全國水土流失面積273.69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國土面積(不含港澳臺)的28.6%。與2011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了21.23萬平方公里,相當于一個湖南省的面積,減幅為7.2%。

    水土流失面積持續減少

    水土流失狀況是綜合反映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縱向對比,我國水土流失狀況呈現出面積持續減少、強度明顯下降等特點。

    “1985、1999、2011、2018年的四次調查(監測)結果顯示,全國水土流失總面積分別為367.03、355.56、294.92、273.69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持續減少。與2011年結果對比,2018年中度以上侵蝕面積共減少51.11萬平方公里,減幅達32.65%。當前水土流失以中輕度侵蝕為主,占比為78.7%,呈現出高強度侵蝕向低強度變化的特征。”蒲朝勇告訴記者,與2011年相比,我國水土流失狀況還表現出水力侵蝕減幅大、風力侵蝕減幅相對小以及東部地區減幅大、西部地區減少絕對量大的特點。

    2018年全國水土流失年度動態監測成果顯示,目前,我國水土流失類型主要分水力侵蝕和風力侵蝕兩種,水力侵蝕在全國31個省(區、市)均有分布,風力侵蝕則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區。

    從地區分布來看,西部地區水土流失最為嚴重,面積為228.99萬平方公里,占全國水土流失總面積的83.7%;中部地區次之,面積為30.04萬平方公里,占全國水土流失總面積的11%;東部地區最輕,面積為14.66萬平方公里,占全國水土流失總面積的5.3%。

    重點區域治理仍待加強

    黃土高原曾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土壤侵蝕強度居全國之最;長江經濟帶,特別是長江上中游地區,水土流失相對嚴重;京津冀地區,很大一部分處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生態系統穩定性不強……在我國水土流失面積整體減少的情況下,這些重點區域的水土流失狀況如何?

    “得益于京津冀風沙源治理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改造等生態工程,京津冀水土流失面積與2011年相比減少了5842.62平方公里,為4.47萬平方公里。同時,水土流失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北京地區基本消除了劇烈和極強度的水土流失侵蝕。”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長莫沫告訴記者。

    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主任林祚頂指出,黃土高原地區現有水土流失面積21.37萬平方公里,占區域總面積的37.19%。與2011年全國第一次水利普查結果相比,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面積減少2.15萬平方公里,減幅達9.13%。黃土高原主色調漸次由“黃”變“綠”,土壤侵蝕強度逐步下降,生態向好發展。長江經濟帶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雙下降,現有水土流失面積40.10萬平方公里,比2011年下降8.86%;當前水土流失以輕度侵蝕為主,占比69.57%。

    “水土流失面積減少、強度下降是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修復為主的方針下,在充分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復的基礎上,嚴格控制人為新增水土流失,通過分區施策推進綜合治理,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來實現的。”蒲朝勇坦言,盡管如此,當前我國仍有超過國土面積1/4的水土流失面積,面積大、分布廣,治理難度越來越大。

    “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與資源開發強度大,水土資源保護壓力大,黃土高原、東北黑土區、長江經濟帶、石漠化等區域水土流失問題依然突出,貧困地區小流域綜合治理亟待加快推進。必須從政策、體制、機制等方面加強治理,強化監管手段,補齊短板,提升治理質量,形成防治合力,提高生態服務功能。”蒲朝勇強調。

    水土保持助力脫貧攻堅

    水土流失的危害不僅體現在生態上,還會對農業生產條件造成破壞。我國水土流失很多分布于山區和農村,數據顯示,我國75%的貧困人口分布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區域。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對于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有很大作用。

    “耕地是農民生產生存和發展的資源,目前全國將近1/6的耕地是坡耕地,坡耕地的大量存在不僅會導致水土流失,也會制約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蒲朝勇透露,水利部將把坡耕地治理作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點,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村經濟發展打好基礎。

    蒲朝勇表示,貧困地區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有坡耕地改造、經濟林建設、農業生產道路建設、水池、水窖等小型水利工程等配套工程建設。通過實施這些措施來發展高效農業,為老百姓增產、增收創造條件,助推貧困地區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鄉村振興戰略對水土保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僅僅滿足于傳統意義上的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目標,還要在打造宜居的生態環境方面下功夫。要通過水土保持把植被建設好、恢復好,還要跟其他部門配合,把農村的水系、溝渠、垃圾、污水等環境整治好。下一步,我們將推動水土流失治理提質增效,大力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建設宜居環境。”蒲朝勇說。

    責任編輯:莊婷婷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泰康人壽2024年報披露:深耕新壽險,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礼泉县| 河津市| 长沙市| 东兰县| 舒兰市| 黑山县| 民权县| 广丰县| 玛沁县| 曲麻莱县| 东丰县| 民丰县| 雷州市| 交城县| 宜都市| 沁源县| 稷山县| 桃源县| 图木舒克市| 安图县| 罗田县| 监利县| 苏尼特右旗| 贵州省| 沂水县| 河北区| 奈曼旗| 道孚县| 南靖县| 新乐市| 天长市| 泾川县| 嘉禾县| 本溪市| 高青县| 定结县| 镇原县| 肇庆市| 津市市| 天津市| 屏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