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柳滔 通訊員 詹國兵)
山上來的溪水流入魚塘,魚兒成群結隊游弋。8日傍晚,南平市延平區爐下鎮下嵐村的林順興眉開眼笑,話語不斷:“你們看,就半年時間,水質差不多和早年一樣干凈了,我再也不用愁養不活魚了!3個多月,我投養的8萬條魚每條都長到1公斤重了,再過十幾天就可以賣了,估算有60萬元左右收入。”
林順興從小在河邊長大,對養魚有著濃厚興趣。上世紀90年代,他學習養魚技術后,在山坳里挖了一口40畝大小的魚塘,每年能賺10多萬元,一家人日子過得甜甜蜜蜜的。然而,2007年左右,魚塘上游有6個村的村民養起了豬。由于水源受到嚴重污染,流進魚塘的溪水烏黑發臭,魚常被毒死。林順興不得不堵塞了水源,靠接雨水養魚。可是,雨水杯水車薪,養魚量大幅度減少,虧了不少錢。魚養不成了,他只能隨大流,開始在魚塘邊建豬場,以養豬為生。
“養豬起早摸黑,又累又臭,我去城里見親友之前,用香皂洗幾遍身,他們一見面就說我帶著一身臭味。加上豬價波動大,虧虧賺賺,幾年下來我沒賺到多少錢,我真不想養豬啊。”林順興說。
近年來,綠色發展的理念在閩北越來越深入人心。今年2月,南平集中整治延平區畜禽養殖污染。林順興第一時間主動把自己養的430多頭生豬全賣掉,拆除豬場挖魚塘,在區、鎮掛村駐村干部引導下,重新開始從事老本行——養魚。同時,全區用了3個多月拆除4469家養豬場,5557戶養豬戶也開始轉產轉業。區里出臺九條措施,鼓勵退養戶發展現代綠色產業。
“我們村距離城區不過20分鐘的車程,又是延平四賢之一李侗的故里,發展農家樂有地理交通優勢。這批魚賣完后,區里專家會指導我按規劃建農家菜館,把塘岸加固成3米寬的休閑步道,供人游覽、垂釣。現在,有很多城區釣魚愛好者陸續來我這里釣魚。”林順興說。
作為村民小組長,林順興不忘帶動鄉親。他正在村里籌建李侗文化協會,希望打好得天獨厚的先賢文化牌,帶動更多的鄉親發展農家樂。
臨別時,他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明年春天,你們再來,到時我這里就會果香滿園、魚躍滿塘、游客滿滿。現在,山清水秀的村莊越來越吸引人,我和我愛人從此可以靠好山好水,開心當老板啦。”
為生態轉行,林順興收獲的不僅是富足的生活,更是記憶中鄉土之美。
責任編輯:李牧晨
- 南平擘畫綠色發展“路線圖” 推動七大產業發展2017-10-27
- 【十九大時光】綠色南平,挺立潮頭繪新章2017-10-20
-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綠色發展》專題宣介會在京舉行2017-09-27
- 南平聯絡線高速通車 福州到南平車程縮短半小時2017-09-07
- 福建省領導帶領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赴南平市調研2017-08-24
- 南平城市綜合信用指數 進入全國50強2017-08-17
- 閩東北五市一區強化區域旅游合作 推動優勢互補2017-08-14
- 福州城市周邊劃定6.6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 促進綠色發展2017-08-14
- 南平69座公廁提升改造 將滿足特殊人群需求2017-07-20
- 省文物專家組核查南平申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項目2017-06-21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子網購貨不對板 商家爽快退款還多退1萬?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