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于新建地下庫房內的明朝萬歷皇帝龍袍,龍袍折痕處已經發黑且破碎。
新京報訊 歷時八個月,明十三陵3000件文物全部搬入“新家”,這也是時隔59年之后,定陵地宮出土的文物再次回歸地下。
據了解,明十三陵老文物庫房建于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已有50多年,以前的老庫房從保管條件到安保設施,已經不太適應現代文物管理的需要,因此建設新文物庫房。
新庫房于2005年啟動,2009年正式動工,2012年建設完工。總建筑面積243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58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850平方米,文物存放面積770平方米。
據明十三陵特區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明十三陵文物“搬家”工作于2015年3月27日啟動,11月10日基本完成。歷時近八個月,共搬運藏品5000余件,進入地下新庫房的主要是定陵出土的3000余件文物。
此外,還有之前散落在各處的石碑、石刻、木質及琉璃等建筑構件約2000余件,現在也已經移至思陵院內集中保管。
雖然文物已全部搬進新居,但這只是搬家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工作人員還需要將每一件文物進行排架,合理擺放,進行文物位置卡片的制作、藏品檔案信息的填寫及相關文物資料的完善等工作。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湖北宜都:交警從無證駕駛案中查獲4名吸毒男2016-10-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