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經歷了暴力一年的美國人并沒有在新年迎來期望已久的平靜與安全。美國紐約市警察局1月2日表示,他們正在調查2022年12月31日紐約時報廣場新年慶祝活動期間發生的襲擊事件是否存在恐怖主義動機。整個新年假期期間,全美槍聲四起,死傷眾多。新的一年以這種方式開啟,給2023年的美國籠上了一層暴力陰霾。

    據《紐約時報》的報道,警方在調查時報廣場襲警案過程中發現,嫌疑人特雷弗·比克福德曾在社交媒體上表達極端主義信仰,并聲稱要襲擊一名公職人員,因此開始對此次襲擊是否存在恐怖主義動機進行調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如果這起襲擊最終被認定為恐怖襲擊,這將是時代廣場上發生的第一起恐怖襲擊事件。

    過去幾年,美國的國內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活動愈演愈烈。2022年5月14日發生在紐約州布法羅市的超市槍擊案,就是近年來美國最為嚴重的一起國內恐怖主義襲擊事件。美國國土安全部長馬約卡斯在去年9月11日發表講話稱,自“9·11”事件發生以來的21年,美國面臨的威脅已經從來自外國恐怖分子轉變為來自國內暴力極端分子。華盛頓智庫“新美國”統計報告顯示,從“9·11”事件后至2022年5月,美國極右翼分子襲擊致死人數超過了“圣戰”分子襲擊致死人數。全球情報公司蘇凡集團研究主管科林·克拉克在接受“美國之音”網站采訪時就表示,“本土滋長的暴力極端主義、受‘圣戰’分子啟發的襲擊以及極右翼勢力的頑固存在,都可能在2023年繼續(對美國)構成威脅。”

    極端主義和國內恐怖主義愈演愈烈不過是美國國內安全狀況持續惡化、社會動蕩加劇的冰山一角。長期困擾美國社會的槍支暴力、種族暴力等問題,仍將是美國社會動蕩不安的源頭。2023年的第一天,美國就遭到5起大規模槍擊案的“暴擊”,加上自殺等因涉槍事件死亡的人數達到了211人,其中包括2名兒童和6名青少年。當天僅芝加哥一地就發生多起槍擊案,造成5人死亡,其中兩人未成年。美國非營利組織“槍支暴力檔案”(GVA)稱,這是美國連續第七年在元旦當天發生至少一起大規模槍擊案。新的一年開年就如此“血腥”,對美國人來說無疑是噩夢般的開場。

    然而,面對已成痼疾的暴力威脅和安全問題,無論是美國政界還是社會都顯得束手無策。盡管去年美國通過了“30年來最重要的槍支立法”,但實際上這部法律沒能阻止槍支在美國繼續泛濫。GVA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美因涉槍原因死亡的人數再度突破2萬人,僅次于2021年。其中,超過6000名兒童和青少年因槍死傷,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年份。但這些血淋淋的悲劇似乎都難以讓美國的“擁槍派”和“控槍派”彌合分歧,而隨著共和黨重新掌控國會眾議院,美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圍繞控槍的不作為和政治博弈只會更加激烈,美國解決槍支暴力的前路也將更加難行。

    實際上,兩黨政治的極化對立與美國社會的分化撕裂恰是硬幣的兩面:為贏得選票,兩黨政客不斷用日益激烈的政見煽動支持者,令兩黨支持者之間的對立日益加劇;而面對分化撕裂的民意,溫和派政治人物的生存空間日漸逼仄,越來越多激進派人物通過選舉政治走上臺面,令黨派斗爭日益極化。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任何圍繞公共政策的討論最終都只會陷入政治斗爭、甚至是陰謀論的窠臼,絲毫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在無解的惡性循環下,美國社會的安全與穩定成了“犧牲品”。(聶舒翼)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風華正茂謀復興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平县| 乌苏市| 昆山市| 乌兰县| 沁阳市| 蚌埠市| 德安县| 方城县| 临西县| 大邑县| 浦城县| 双城市| 广西| 苏尼特右旗| 西昌市| 米泉市| 拉萨市| 泰兴市| 海南省| 财经| 湘乡市| 聊城市| 平邑县| 财经| 兴化市| 武定县| 通海县| 突泉县| 丁青县| 宁武县| 莲花县| 浦北县| 云龙县| 奎屯市| 进贤县| 开原市| 泌阳县| 廉江市| 汾阳市| 萝北县| 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