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印度:36分滿分,你能得幾分

    在一家中國駐印度公司做了近3年翻譯后,印度小伙高拉準備到中國深造。在這之前,他的父母還有樁心事未了——29歲的高拉沒結婚。半年前,高拉的“靚照”和基本信息曾出現在印度最大婚戀網站“Shaadi”上,不過他發現后就申請將其撤下來,因為該網站承諾,非經當事人同意不得擅自發布個人信息。在《環球時報》記者的這位朋友看來,他的心思還沒放在結婚這件事上。

    在新德里等印度大城市中,像高拉這樣試圖把戀愛與結婚的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不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是當下印度社會的主流。據記者了解,大多數城市里的印度青年認為,在婚姻做主這方面,自己和家庭的比例是三七開。

    在印度式相親中,宗教信仰永遠排在首位,沒有共同信仰的兩個人走到一起的幾率非常低。其次是種姓和文化背景,雖然印度法律上已經完全摒除種姓劃分,但在實際生活中,隱瞞或不承認種姓差別會為以后的婚姻生活埋雷。而“文化背景”并非是指學歷,而是指風俗與生活習慣,比如飲食。在印度,不同信仰的人在吃素和吃肉問題上很不一樣;也有因地域而存在差異,比如不少來自旁遮普邦的人會“嫌棄”西孟加拉邦人,因為他們吃魚,感覺帶著腥氣。再往下的考慮便是命理,這部分測試通常由媒人和寺廟僧侶完成,依靠某些古代歷法及個人的生辰八字來推算。這種推算往往要附加測試者的家族成員信息。

    除了上述指標,職業和社會地位是考察印度男孩的必要條件,而考察女孩的條件中則會包括身體特征。在十分看重面子的印度,社會地位并非完全體現在當多大官、賺多少錢上,在學習中得過多少獎狀、工作中受到過哪些嘉獎也被看做是加分項。《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是否有房在印度相親中不太會被提及,因為婚后生活往往跟著大家庭一起。

    在印度傳統中,有一個所謂的“36分”標準來判斷單身男女的匹配度。這是一個由1分到8分共8個大項組成的綜合評價體系,其中生育能力為8分,情感支持是7分,依次往下是脾氣、興趣愛好、健康、婚姻持久性、浪漫與否、善于動手還是動腦。在德里大學任教的阿西老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個“36分”得分越高越好,但也聽說過滿分離婚的案例,雖然印度官方公布的離婚率只有1.1%。

    阿西老師坦言,在民族多樣、種姓構成復雜、階層分化嚴重的印度社會現實面前,從相愛到結婚附加了太多必須考慮的因素。印度婦女與社會保障協會理事長普拉亞蒂女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盡管時代在進步,但傳統觀念仍深深影響著印度社會,這集中體現在婚喪嫁娶這種事上,至今仍有‘榮譽謀殺’這種犯罪事件出現。不過,印度政府、媒體以及各類社團組織都在積極改變現狀,這種氛圍讓人看到希望。”

    泰國:婚姻大事,“聽媽媽的話”

    最近,中國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著一則泰國卸妝油廣告:女主角與不同男性相親,但都因為素顏而被嫌棄,后來通過使用產品改善了皮膚而獲得相親對象的青睞。

    雖然該廣告以相親為故事背景,但在現實生活中,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泰國年輕人聽到該話題都搖搖頭。“這是父母那一輩人的習俗了。除了在部分農村地區,現在年輕人很少通過相親認識伴侶。”27歲的泰國女性哇薩蒙告訴記者。哇薩蒙目前在泰國一家英文媒體供職,成長于中產家庭的她畢業于泰國第一學府朱拉隆功大學。在哇薩蒙看來,生活水平的改善讓泰國人不再把婚姻看做是生活的保障,“許多父母因此在子女找對象問題上不是很著急”。《環球時報》記者認識的人中,不少年輕人或中年人雖然都有固定伴侶,甚至孩子已成年,但依然沒有辦理結婚手續。

    現年50歲的烏萊是泰國曼谷一所語言學校的老師,收入屬中等偏上水平,她的兒子今年剛大學畢業。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對未來兒媳婦沒有特別的要求,“跟我兒子條件差不多就可以了”。

    “門當戶對”是泰國大多數中產階層家庭找對象的標準之一。27歲的披察雅目前在泰國政府部門工作,她對記者說:“許多泰國家庭看重結婚對象的學歷和家庭背景。”哇薩蒙坦言,她的理想結婚對象應該在各個方面與她差不多,“父母一般希望孩子與忠誠、負責、可靠的配偶一起生活。我的母親額外要求,未來的丈夫必須比我成熟”。一名泰國華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泰國人對待婚姻大事十分重視父母的意見,尤其是母親的意見。

    泰國人結婚也有下聘禮的傳統,許多家庭會要求新郎提供現金、黃金等作為聘禮,并預備新房。據了解,一般聘禮是10萬至50萬泰銖(約合人民幣2萬至10萬元),再加上1至20盎司(1盎司約合28.3克)的黃金或其他黃金飾品。許多在曼谷結婚的情侶因高房價而放棄買房,租房往往可以被接受;但在外府的話,一般家庭有自己的地,因此蓋新房子結婚成為必要條件之一。

    德國:房子不是問題,地域是問題

    “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德國人常用這句話來論單身生活的好處。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德國目前約有1/3是單身人士。“德國父母不會催婚,但會旁敲側擊給予孩子壓力。”柏林家庭顧問舒貝克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親友會給單身者創造各種相親機會,比如每到家庭聚會,會特意安排其他單身青年在場。

    德國人常標榜“愛情第一”,不過,許多父母心中其實也有一個標準。家住柏林的克莉絲汀有個32歲的兒子,她和丈夫對兒媳婦的要求就比較符合“德國標準”:身體健康,長得漂亮(最好也是金發碧眼),會做飯,喜歡孩子等。對于女婿,德國父母通常希望有一定經濟基礎、不酗酒、懂得照顧家庭等。

    德國人相親也有“地域歧視”。有調查顯示,東德和西德地區人相互不愿發展關系,3/4的德國人仍能感受到兩個地區的差別,33%的西德人表示絕不找東德人。來自德國東部德累斯頓的護士卡特琳現在在位于西邊的法蘭克福上班。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西德民眾直到現在都會嘲笑東德人是“東德佬”。雖然有來自西部的男性追求過她,但她對這些“地域歧視”無法認同,所以放棄與他們交往。

    與中國人不同,房產并不是德國人擇偶的主要標準。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大約只有40%的德國人擁有私有房產。不過,超過1/3的德國人找對象時會將收入列為重點考慮因素。

    來自德國漢堡的情感問題專家海格曼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過去的老板經常會娶自己的秘書,因為社會上缺乏兼具良好教育和姣好容貌的女性。如今,無論男女都在尋找與自己社會地位相當的伴侶。德國社會學者馬塞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據他觀察,德國夫婦中大約有80%的夫婦具有相似的教育和家庭背景,人們也越來越注重收入等硬指標,“這會產生一些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責任編輯:劉微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放心消費在福建”行動賦能福州商業街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南市| 惠州市| 嘉善县| 友谊县| 任丘市| 休宁县| 塔城市| 保定市| 潢川县| 长岭县| 威宁| 隆子县| 锦屏县| 衡阳县| 淮安市| 五指山市| 寻乌县| 芦山县| 五大连池市| 于田县| 仪征市| 界首市| 望奎县| 香港 | 延津县| 海伦市| 东乡县| 闽侯县| 广南县| 即墨市| 白山市| 左贡县| 五寨县| 丰城市| 顺昌县| 甘南县| 九江县| 佛山市| 吴川市| 衡南县| 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