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三明新聞
    分享

    福建面積最大符號最多的史前巖刻“現身”三明

    東南網1月15日訊(福建日報見習記者 莊紫怡 通訊員 江月蘭 文/圖) 近日,三明市文物普查隊在明溪縣瀚仙鎮坪地村西巖發現了一處史前巖刻遺跡。經文保專家初步判斷,該處巖刻是迄今為止我省發現的面積最大、符號最多的史前巖刻。

    在一塊面積260余平方米的巖石上,雕刻著120余幅大小不一的圖案,有的形如魚,有的似北斗,有的像太陽。其中,最大的圖案尺寸為460毫米×270毫米,最小的則為130毫米×110毫米。同時,這塊石頭上還發現鑿有500余個柱洞,最大的直徑約90毫米,深度達到55毫米。

    “西巖村有村民在閑聊中說,小時候在村子對面的山頭上曾看到一塊大石頭上刻著很多圖案,但沒人認得是什么。聽到這個消息,我們第一時間組織文物普查隊到現場勘察,果然有所發現。”明溪南山遺址保護與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冬永介紹說。

    三明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余生富現場考察后介紹說,三明地區已發現三元區增坊摩崖巖刻和明溪紫云巖刻,加上本次發現,三處遺跡所鑿刻的符號、線條和大小不一的鑿洞極其相似。如一圈一點或一圈一點下面一線條,初步推斷象征著日月星辰或星象,可能與祭祀有關。還有一些由曲線和橫線組成的圖案較為復雜,可能與生殖崇拜有關。

    據初步考證,此次發現的巖刻的時間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距今約4000年至3500年。這些巖刻與臺灣高雄市萬頭蘭山中的孤巴察峨石刻在圖案上存在高度相似性,這可能為研究閩臺文化交流提供新的實證,或為揭示閩臺兩地古代社會的聯系和交流提供重要線索。

    由于年代久遠,該巖刻部分區域風化嚴重,一些圖案已難以辨認,亟待加強保護。“我們暫時采取用深色塑料布遮擋和原土覆蓋等方式,減少日曬雨淋和風化對巖刻的損傷。”陳冬永說。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襄湖森林公園盛大啟動 繪就京津冀生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库县| 赤壁市| 伊金霍洛旗| 伊通| 上饶县| 高要市| 湘阴县| 高邑县| 黄骅市| 财经| 综艺| 佛山市| 临海市| 和平区| 越西县| 宽城| 广平县| 荔浦县| 临朐县| 纳雍县| 和田市| 兴宁市| 宜宾县| 洛南县| 定边县| 岚皋县| 抚州市| 五大连池市| 大连市| 汉寿县| 尼勒克县| 临沭县| 阿巴嘎旗| 威远县| 腾冲县| 花莲市| 八宿县| 茂名市| 霍州市| 彰化县| 仪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