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三明新聞
    分享

    日前,記者來到三明市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只見博物館沿廊掛上了一圈彩色燈籠,燈籠下寫著各種心愿的紅色祈福帶隨風飄起。“來參加新春祈福活動的游客大部分是小朋友、年輕人。”三明市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工作人員鄧小靈說。

    長長的頭發、濃濃的眉毛、小小的眼睛,健壯的小原始人“阿福”穿著獸皮衣、手握石器“站立”在校園中……正在廈門大學舉辦的萬壽巖文物展,吸引不少同學前來參觀。本次展出的66件文物都是萬壽巖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其中13件為現有萬壽巖遺址博物館展廳展出的精品,53件系首次走出萬壽巖遺址博物館文物庫房和世人見面。

    “原來我們福建十幾萬年前就有人類了。”“住在洞穴里,鋪了地板防潮,挖了溝槽排水,4萬年前他們就很懂生活了呀。”……有趣的“阿福”讓萬壽巖的故事在學生中討論開。

    卡通形象“阿福”是萬壽巖的年輕化嘗試。近年來,這個古老的遺址收起“嚴肅”的面孔,努力提高與年輕人的“黏度”。

    去年6月,首屆海峽兩岸萬壽巖科技節在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幕,海峽兩岸的青少年,操作著無人機、機器人等現代智慧科技產品,與銳棱砸擊石片等舊石器時代“科技結晶”交流碰撞,給這片沉寂萬年的遺址注入了面向未來的青春活力;原始人“阿福”便利貼創意書簽設計比賽正在互聯網上如火如荼地舉行……

    “過去大多是來科研、參觀、考察的群體,來看看就離開了。”鄧小靈告訴記者,舊石器時期的遺址、文物年代久遠,比較冷門,更要主動與年輕人發生連接。

    如今,走進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聆聽“從炸藥包下搶救回來的‘南方周口店’”故事,體驗一回原始人的生活;打造以萬壽巖“招牌”人工石鋪地面為靈感的互動游戲,綠枝纏繞、水流潺潺的古人類巢居主題兒童滑梯,萬壽巖遺址正圍繞把“好風景”講出“好故事”、把“好故事”做成“好產品”,增加參觀者的互動體驗。

    走進一個裝有電視墻的房間,園區各個角落在屏幕上清晰可見,電子巡查、無人機管理應用、智能視頻分析、客流量統計分析等系統正常運行,整個園區的運營情況在中控室內實時呈現。這是元旦投入使用的萬壽巖遺址安防提升工程。

    隨著人流量的增大,給萬壽巖遺址帶來全方位的挑戰。“對于文物保護來說,以前的安防系統是夠用的。但現在發展文旅融合,這里不僅是古遺址,還是博物館和公園等,在部分與整體之間、安全與發展之間做到平衡兼顧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三明市萬壽巖遺址保護中心主任李順亮表示。

    一邊保護,一邊發展。在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入口處不遠,一棟曾是三鋼精加工車間的三層紅磚小樓,被改造成三元區圖書館萬壽巖分館,一批歷史、考古類書籍即將入館。站在三樓閱覽室窗口,遠眺是樓房錯落的巖前鎮,近看是舊石器遺址所在的壽桃形萬壽巖山體,一個新的“打卡點”呼之欲出。

    2019年,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開園。此后,三鋼萬壽巖學院投用,帶動景區發展職工療休養項目;舉行郊野馬拉松、青年音樂節等活動;修復生態、還原造景,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幾十萬年前的遠古生態森林……眼下,萬壽巖已成為具有豐富古文化體驗的研學基地。

    “勇于變革、先行探索,全力以赴抓好萬壽巖遺址保護的同時,盡可能使文化和旅游‘融’得自然、‘合’得協調,促進萬壽巖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李順亮說。(見習記者 馬丹鳳)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襄湖森林公園盛大啟動 繪就京津冀生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源| 驻马店市| 尤溪县| 兴宁市| 井冈山市| 潮州市| 修文县| 德阳市| 甘泉县| 平泉县| 汉阴县| 揭东县| 林州市| 福海县| 沙洋县| 双辽市| 贺兰县| 正定县| 开封县| 丹江口市| 苏尼特左旗| 吴川市| 屯昌县| 永泰县| 绿春县| 梓潼县| 格尔木市| 平南县| 浮梁县| 康马县| 苍南县| 河北区| 如东县| 木里| 安新县| 邵东县| 临清市| 湖州市| 白水县| 汉川市| 奇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