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三明新聞
    分享

    初到閩中尤溪,仰慕朱子,一早打車本想前往朱熹出生地瞻謁。熱情的師傅卻誠懇地建議去桂峰看看古民居。我本閑逛,并不一定要去拜見朱文公,于是臨時改變目的地,任由師傅一路帶往桂峰。

    汽車在山路上繞行,時而有一片田園村舍闖入視域。村舍新舊混雜,我還是比較愛看舊民居。青瓦木墻,懸山頂,歇山頂,穿斗抬梁,吊腳回廊,上廳下廳,雖是遠觀,也頗頗相識,一如父老鄉親的身影。田里一畦畦綠油油的闊葉植物,一尊尊如木偶或“草人子”的農作,各安其位,儀態淡定,仿佛在思考“天何附焉”的大問題。師傅說,那綠的是正在生長的煙草,白的是還沒長出黑木耳的“菇筒”。

    行程四十多公里,用時一個多鐘頭,到達桂峰。

    門票20元,良心價。剛入村,一小哥迎上前來,自我介紹是鄉村“導游”。三言兩語交流,認了鄉親,原開價導游費60元,鄉親優惠10元,只收50元。

    既然認了鄉親,還優惠了10元導游費,我便進一步深入了解何以沾親帶故?導游小蔡自豪地說,他們是仙游楓亭蔡襄的后裔云云。如此而論,桂峰村的鄉親們是來自楓亭鎮的,于是,我認親套近乎地自作主張地為桂峰村擬為“楓亭村”。又因為本來是要去看朱文公的,臨時變道來這“楓亭村”,可謂“巧遇”矣。

    原來,他們祖上1126年從仙游遷入尤溪,在此開家分房,披枝散葉。明萬歷年間(1614)第一次修譜,至1999年第十次修譜,其間持續確認他們是從仙游遷來,并尊蔡襄為在尤溪一支之祖。宗祠內有楹聯曰:

    最喜淵源宗元定,

    尚期家世繼君謨。

    據了解,蔡元定是建陽的,成就朱子理學,其功至偉。君謨當然是莆田的蔡襄蔡君謨大學士了。

    還有一副聯,更是直接表明他們來自木蘭溪流域,聯曰:

    蘭水家聲遠,

    西山世澤長。

    西山是所在地名。我們這里的郡望姓聯,千篇一律是“家聲大”。他們用的是“家聲遠”,雖然“遠”“大”義通,但到底還是讓人覺得另有講究。

    隨著小蔡導引,我們來到一處小橋。因著兩座石橋相挨,故名“石印二橋”。二橋之間有塊方型石頭,即“印石”。橋聯曰:

    地接楓亭承一脈,

    天生印石護雙橋。

    文句太直白、太淺顯,估計為今人所撰。只是“楓亭”二字,看著親切。

    小蔡指點著橋邊四棵桂花樹的花壇形狀,圓、半圓、長條、方形,他解釋說,那是寓意日、月、書、印。大約他們讀書、做官的愿望全寫在這“二橋”之間了。

    從這里的“印石”,讓我聯想到涵江端明陡門的印兜。據說那個也是蔡襄的“官印”。

    從蔡氏宗祠中展示的資料可知,明清兩代,桂峰出進士3名,貢生41名,舉人11名,太學生29名,監生26名,庠生347名……民國時期有醫學博士,新中國成立后,考上大中專“逾千人”,其中大學160多人,博士3人,碩士13人,教授、工程師“數十人”……

    古人得中功名,循例要在宗祠前豎旗旌表,故有“旗桿石”一物。我們平時在什么地方偶見一個旗桿石,就會油然而生羨慕之情,而在桂峰這里的旗桿石卻是群組矗立,竟成尋常之物。

    桂峰已獲國家傳統古村落民居核心保護區稱號,應該有更豐富的內涵。僅就科舉功名一端看,就不是只出拿筆的文弱書生,他們也有挙腳騎射的武人身影,比如有一處“武舉厝”的民居,還有一塊刻著“出號”的“練功石”。據有關資料介紹,這“出號”是超出常規的小號、中號、大號之類的“特大號”,相當于現在舉重的“N公斤以上級”。

    從這“出號”石雙側縱橫兩組“抓槽”磨損狀態看,是真有練過,而決非用來擺設嚇人的。我試圖搖動一下,掂量輕重,卻突然閃出一句“撼山易撼出號石難”的怪話來。

    人類族群肇遷流布的原因多種多樣,有天災人禍,有仕宦商賈,有謀生擇地等等。小蔡說,祖上卜居于斯,完全是出于“風水”考慮,小蔡指點我看“風水”,果然有山有水,其格局號“飛鳳銜書”。山峰仿佛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朝向則是一垅如書貢般的梯田。山澗泉水從整個村落中間,蜿蜒而出,村落四周每有奇峰聳立,各有所肖,引人“想象”,而且佇立凝望,越想越像。

    匆匆一上午,只挑與楓亭蔡氏有關的數處,過個眼癮,滿足一下好奇心。村中頗有幾處詩情畫意的景點號名,諸如“引鳳亭”“美人巷”“清代茶樓”“玉泉書齋”之類。

    從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回來,我又回想起到過的靈川鎮、東海鎮,其時所見所聞所記也多與蔡襄有關。只是對仙游楓亭的“蔡襄”還有點陌生,不禁心向往之。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冠軍出爐!2025年福建省第二屆"王文教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邑县| 岗巴县| 明溪县| 鸡泽县| 资中县| 仙游县| 济宁市| 环江| 比如县| 南雄市| 扎鲁特旗| 东辽县| 满城县| 鹤峰县| 彭山县| 新沂市| 象州县| 鄂托克前旗| 临武县| 巴东县| 咸丰县| 辉南县| 平定县| 平果县| 海晏县| 聊城市| 吕梁市| 富源县| 固阳县| 锦屏县| 肇源县| 岳阳市| 游戏| 中超| 景德镇市| 勐海县| 翼城县| 定州市| 上杭县| 西林县| 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