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三明新聞
    分享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自古以來,兒童似乎就象征著簡單快樂,而現在的他們,卻或多或少承擔著來自學校、家庭的過大壓力。六一兒童節之際,如何讓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已經成為對成年人的現實考驗。

    “3成半學生睡眠不足,3成孩子上補習班”,“平日披星戴月,周末溫故知新,長假查漏補缺”,“假期里一周要補6天的課,每日平均補課時間達6小時”……過早過重的學業壓力帶給兒童的不僅是身體上的疲憊,還可能會導致心理問題。從媒體報道來看,近年來屢屢出現因考試沒考好而做出過激行為、不愿上學回家、流連網吧以求釋放壓力等案例。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兒童的教育問題、壓力問題往往來源于家庭和學校。一些家長往往將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和期待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正是他們攀比心態的投射。在給孩子報各類補習班、輔導班,并經常提出考前幾名、上名牌大學等要求的同時,卻無法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愛學習、勤思考的榜樣。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不是予以理解反而多加責怪,更讓孩子感到無形的壓力。

    家庭之外,學校是適齡兒童停留最多的地方,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功能的老師們,在校園里也應讓學生們感受到來自于師長、同伴和集體的關愛與溫暖,而非將學生看作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對象。不管是布置過多作業,還是提出過高要求,都無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

    校園和家庭,應該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良好習慣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的地方,而非將成年人各方壓力施加給尚在成長的兒童們的場所。就在難得屬于孩子們的“兒童節”,一些地方也曲解了節日的含義,將兒童節簡單理解為文藝表演,讓兒童們花大量時間排練、演出,最終仍是兒童表演給成年人看。這種典型的本末倒置,也造成兒童壓力過大。

    玉不琢不成器。適度的學習任務有助于兒童成長,但不應讓孩子承擔不該屬于他們的壓力。作為成年人,我們有義務保護每一個兒童不受傷害,有責任還兒童一個輕松、愉快的童年,讓他們在一個寬容、溫暖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趙睿

    相關閱讀
    關鍵詞: 司機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2025年全國傳統武術公開賽(南拳賽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城市| 平遥县| 徐水县| 永清县| 寿阳县| 烟台市| 长泰县| 正蓝旗| 长宁县| 闻喜县| 大理市| 昭苏县| 龙岩市| 慈利县| 尚志市| 晋江市| 阳信县| 大丰市| 咸阳市| 四平市| 温泉县| 神池县| 浙江省| 清丰县| 新丰县| 昌黎县| 马边| 上犹县| 昆山市| 江达县| 吉隆县| 留坝县| 忻州市| 桂平市| 荣成市| 台南市| 庆城县| 类乌齐县| 大城县| 郑州市| 嘉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