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潭北部生態廊道附近,一座座巨大的風機聳立在海面上。江信恒 攝
東南網8月25日報道(福建日報報業集團記者 張哲昊 郭雅瑩 通訊員 何燕)盛夏時節,記者驅車行駛在平潭環島路,行至長江澳風車田,車窗外豁然開朗——連片的海上風車田蔚為壯觀,巨大的葉片隨風轉動,產生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點亮千家萬戶。
當前,在“雙碳”背景下,新能源產業風口強勁。緊抓機遇,平潭綜合實驗區立足區位優勢、資源稟賦,不斷完善新能源產業鏈,競逐新能源賽道,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截至目前,平潭風電場總規模198.83萬千瓦,已建成總裝機容量78.83萬千瓦。
打造海陸風電矩陣
不久前,中電聯一紙榜單,讓風電行業的目光再次聚焦平潭——2024年度全國風電場生產運行指標評比結果正式公布,由福建平潭大唐海上風電有限公司建設的顯美風電場脫穎而出,成功摘下“AAAAA級”海上風電場的桂冠。
顯美風電場即長江澳海上風電項目,位于長江澳以東海域,項目裝機規模為185MW(兆瓦),安裝15臺單機容量5MW風機、11臺單機容量10MW風機,風機等效利用小時數超4000小時,相當于每年節約標準煤約2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4萬噸。
登頂全國級榜單,秘訣何在?在顯美風電場場長周敦詳看來,這得益于精細化的運維策略。“我們嚴格遵循‘小風檢修、大風保發’的運維策略,根據季節特點和風機各部件維護周期科學制定檢修方案,確保機組時刻處于高效運行區間。同時,及時修正風功率預測模型與氣象源,顯著提升發電效能與預測精度,風機等效利用小時數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前列。”周敦詳說。
高效的運營模式也為其贏得了綠電市場的認可。去年4月,該項目獲批參與綠色電力交易。截至目前,已售出61.6萬張綠證,交易電量達5.3億千瓦時,占全省交易量的30%。
事實上,“化風為寶”的實踐在平潭早已展開。作為世界三大風口之一,平潭所在海域受“狹管效應”影響,年均風速每秒超8.4米,全島可開發風能區域超230平方公里,是全國風能資源最為富集的區域之一。瞄準這一資源稟賦,早在20世紀70年代,平潭就成立了風力試驗組。平潭綜合實驗區成立后,平潭推動風電發電區域由陸地拓展至海面,逐漸邁入大規模商用階段。
面對機遇,中能建、中廣核、三峽、金風科技等“國家隊”聞“風”而動,紛紛落子布局。早在2021年,全區已實現100%全綠電供電,還將盈余的電能輸送至福州等周邊地區。2023年9月,三峽集團建設的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場——福建平潭海上風電場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
隨著風電產業的異軍突起,一座座海陸風電場在平潭拔地而起,成為新的城市風景線。如今,平潭已建成風電場8處,其中,陸上、海上風電場各半。去年,平潭新并網風電110兆瓦,風電產值同比增長15.3%。
豐富綠電應用場景
“風景”雖好,卻亦有其局限所在。記者了解到,風電具有一定的間歇性與波動性,這對電網的穩定運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破解調峰難題?在此背景下,我省首個大型集中式共享儲能電站——平潭共享儲能電站應運而生,不僅有力促進風電消納,還釋放出可觀的盈利潛力,實現技術價值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8月14日,記者來到平潭共享儲能電站,目之所及是72臺形似集裝箱的儲能艙。這里聞不到刺鼻的氣味,也不見飛揚的煙塵,打破了傳統電站給人的刻板印象。作為“源網荷儲”中重要的一環,平潭共享儲能電站項目于今年初投用,一期建設規模120兆瓦/240兆瓦時,能夠存儲電量20多萬千瓦時,好似一座“超級充電寶”。
“簡單來說,電站的作用就是在用電波谷時段蓄電、用電波峰時段放電,在一‘吞’一‘吐’之間,實現電力供需動態平衡,大幅提高風電消納能力。”項目運營方、平潭綜合實驗區儲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章永明說,就在本月初,該電站還以最大能力放電40萬千瓦時,為平潭及周邊地區電網筑牢迎峰度夏“電力防線”。
今年5月,該電站正式邁入商業化運營階段,主要參與福建省電力調頻輔助服務市場,并布局電力現貨市場及中長期市場交易業務。截至7月底,已累計貢獻綠色調節電量3100萬千瓦時。接下來,還將探索一次調頻、慢速動作區二次調頻等多元化輔助服務市場,進一步拓寬收益空間。
產業向新,風起“綠”涌。置身新時代浪潮,平潭正立足于綠色能源優勢,加速打造多場景解決方案,助推區域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聚焦新能源產業細分領域,平潭依托正力海工等海工裝備龍頭企業,積極布局海上風電新能源工程與運維、海底電纜與管線敷設、港口與航道(海岸)建設工程等業態。同時,著力推進海洋智能裝備科技創新中心、海上風電場運維基地、起帆海纜生產基地項目等一批重點支撐項目建設,撬動新能源產業集群崛起。
不止于此,交能融合亦成為平潭新能源產業的重要發力點。近年來,當地統籌布局光伏、風電等綠色能源設施,充分利用橋下空間、景區停車場等資源,推進新能源充電網絡建設,助力形成“風光發電—儲能調峰—智能充電—綠電消納”的完整閉環。目前,已投用3座超充站,累計充電車次近3萬,充電度數超65萬千瓦時。
助力創新成果落地
有別于傳統資源型產業,新能源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于科技創新。這對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浪尖之上,平潭煜想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率先站上風口。近期,該公司接連推出電動汽車電池(不限鋰電池)散熱系統等7款新產品,一舉填補了當地在電氣散熱技術領域的空白。
作為一家集光伏發電設備、智慧路燈及電氣散熱片等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于一體的新能源企業,該公司落地平潭后實現了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公司已持有10多類電氣散熱產品商標,擁有核心專利30余項,還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多項榮譽,行業認可度穩步提升。
散熱技術,正是其優勢所在。此前,該公司為攻克新能源與高功耗設備的散熱痛點,創新采用熱導率遠高于金屬材質的石墨烯材料,研發能夠高效傳導并疏散熱量的電氣散熱片,已成功應用于市政路燈、工業電氣設備等多個領域,也為電動汽車充電等新能源核心場景應用提供關鍵支撐。
眼下,煜想時代正在金井片區娘宮村打造零碳智慧產業園,并引入智慧管理終端,打造一套可以輻射周邊鄉村的“風光互補”發電及儲能系統,有助于降低用能成本,預計于明年投用。“多虧了當地政府提供的政策扶持、要素保障和精準服務,我們得以從單一的光伏發電業務轉向‘科技創新+鄉村振興+文旅產業’的多元化低碳發展模式。”該公司董事長周文說。
讓更多創新成果落地生根,放眼平潭,這樣的探索并不鮮見。
眼下,位于平潭臺灣創業園的平潭綠碳環能科技有限公司正與廈門大學平潭研究院密切合作,通過產學研協同模式,合力推動燃氣節能減排設備等產品的研發,部分產品目前已在廣東、福建兩地工廠完成測試,商業化前景可期。為推進設備量產化進程,這幾天,該公司董事長許文軒率隊前往湖南懷化對接廠商、洽談合作。
“我們要把氫能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做深做透,將天然氣節能減排技術優勢向清潔燃燒領域深化拓展。”談及未來,許文軒如是說。
隨著一批批高科技企業不斷聚能成勢,平潭正順勢“搭臺”:通過建設高標準園區、精準制定產業扶持政策等方式,助力企業將科研方向延伸至更前沿的領域,逐步打造從能源開發到裝備制造、從技術研發到應用服務的產業生態,形成“風光儲氫”多能互補的新能源產業格局。
記者手記
將一時的風口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張哲昊
曾幾何時,平潭只是一個貧窮島縣,產業發展底子薄、起步晚,長時間處于后發趕超狀態。而今,一場深刻的綠色變革正在重塑其產業版圖。
這些年,平潭立足于自然資源稟賦,堅持“嚴進”與“精選”并舉,一方面,堅決杜絕引進高污染、高能耗、低產值的產業和項目;另一方面,加快引進數據中心、超算中心等符合綠電消納需求的業態,實現“源網荷儲一體化”運營,為新能源產業起好步、走得穩奠定基礎。
這場變革的核心,在于推動嵐島向具有全球視野的“零碳經濟”躍升。今年6月,《福建省碳達峰試點(平潭綜合實驗區)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明確提出以建設“零碳國際旅游島”為契機,通過構建低碳產業體系等,扎實做好碳達峰試點建設工作。
新業態也伴隨著新考題。在追“風”的過程中,當地該如何抓住窗口期,實現在關鍵環節的新突破?記者認為,平潭須推動項目準入機制更精細、電網韌性再升級、人才引力再提升,將一時的風口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為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添后勁。
在平潭共享儲能電站,一臺臺儲能艙整齊分布。江信恒 攝
漫山遍野的風車成為平潭北部生態廊道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江信恒 攝
責任編輯:趙睿
- 從看海到玩海,嵐島“涼方”熱力全開2025-08-23
- 首屆“融創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啟動2025-08-13
- 平潭:美了鄉村,富了百姓2025-08-11
- 禁止進入!今天福建一地軍地演練2025-08-11
- 平潭往返福州站點巴士12日開通2025-08-11
- 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實現臺胞就地辦理職業資格認證2025-08-08
- “海峽號”恢復海峽兩岸貨物海上直航運輸2025-08-07
- 蕉嶺縣參訪平潭汲取對臺工作新思路 以服務升級與文化共鳴深化兩岸融合2025-08-06
- 第十四屆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全國集訓及聯賽在平潭開幕2025-08-04
- 平潭推出對臺“離境退稅+”入境消費互惠模式2025-07-21
- 最新平潭新聞 頻道推薦
-
平潭為何成為國內縣域旅游新晉“流量擔當”?2025-08-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