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南平新聞
    分享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近年來,光澤縣委、縣政府多措并舉,通過能人引領、產業帶動、易地搬遷等方式,著力破解少數民族發展難題,8個民族村19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

    能人引領,激活一池春水

    八月的光澤,驕陽似火。在寨里鎮漿源村雷興貴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元胡種植基地里,幾十位村民正頭頂烈日采收元胡。“我們夫妻倆都70多歲了,身體又不好,干不了重活,幫合作社在地里挖元胡,收1斤有1.3元的工資,夫妻倆每天能賺200多元,一個多月,已賺了5000多元。”正與妻子一起采挖元胡的金保壇組脫貧戶雷興玉說。

    漿源村有161戶626人,其中少數民族54戶218人,主要為雷姓,合作社負責人雷興貴就是畬族。他從1畝多的元胡種植開始,慢慢發展到如今120畝藥材,品種也從原來單一的元胡增加到生姜、貝母、瓜蔞等藥材,年產值近70萬元。致富后的雷興貴不忘鄉親。他雇傭工人,以本地村民為主,一些輕快活則優先照顧老年人、殘疾人、貧困戶,一年內僅勞務工資就要支付30多萬元。

    司前鄉司前村是光澤最大的少數民族村,畬族人口占全縣畬族人口的四分之一。2017年,村里引回鄉賢羅福添創辦福建浩裕服飾有限公司,100多名村里的婦女、中老年人成了公司員工。外何組的雷新建因視網膜脫落,先后做了三次手術,花費近10萬元,手術后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妻子要照看兩個孩子,無法外出賺錢,他家成了省定貧困戶。現在雷新建到浩裕服飾公司上班,妻子忙完家務也來幫忙,兩人每月工資近6000元,有了這筆穩定的收入,全家順利脫貧了。

    “每年,浩裕服飾有限公司上交村部場地租金8.5萬元,支付村民勞務工資300多萬元。引入這個公司,貧困戶有了就業平臺,人均年增收2萬多元,穩定脫貧沒有問題。”司前村黨支部書記林如華說。

    產業帶動,盤活一片資源

    太銀少數民族村地處大山深處,早年靠著人均20多畝毛竹山家家過上富足的日子。近年來,雖然毛竹價格不斷回落,但太銀人一點也不心慌,因為他們找到了新的致富路子。

    2016年,村黨支部書記吳禮財牽頭成立了高海拔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種植紅芽芋、竹蓀、木耳、茭白等經濟作物,105個村民分別以田地、資金、勞動力入股合作社,其中包括13家貧困戶。去年,合作社收入160多萬元,入社成員人均增收1.5萬元。

    太銀村有2萬多畝竹山,山內長有大量的的箬葉,近幾年,箬葉價格一路走高,村里看到了商機。今年,村里成立箬葉收購加工廠,129戶村民,每戶入股1萬元。“讓129戶村民入股,并不是我們缺少資金,而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村民共同分享生態資源帶來的紅利。”吳禮財說。目前,加工廠已收購鮮箬葉45萬公斤,銷售干葉1萬多公斤,銷售額30多萬元。除了箬葉加工廠,村里還辦起了鮮筍加工廠,向村民大量收購春筍,加工成筍干出售。目前已加工筍干近5000公斤,按市場行情,每公斤70元,產值達30多萬元。

    產業發展拓寬了村民賺錢的門路。如今,太銀村村民一年四季有活干、有收入:春季種芋子、挖春筍,夏季采野茶、管蔬菜,秋季采箬葉、管竹山,冬季挖冬筍、種木耳。

    易地搬遷,挪活一方村民

    坐在自家寬敞明亮的客廳里,雷其石時常會想,要是早幾年就有這么一套新房,妻子也不會與自己離婚了。

    雷其石老家在司前鄉東山村楓樹垅村民小組,前幾年,妻子對看不到盡頭的窮日子徹底失望,撇下兩個孩子和年邁的婆婆走了。雷其石既要照顧視力障礙的老母,又要照看兩個孩子,不到50歲的他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

    楓樹垅共24戶人家,其中兩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不足百人的村子竟有8個單身漢,甚至有一家三代光棍。村黨支部書記官祥文說,楓樹垅組雖有山有田,但地處高山,泥土路“晴天車輛難上下,雨天摩托也難行”,山上竹木不值錢,口糧也得從野豬口中搶,要挖窮根只有整村搬遷。

    2017年,光澤縣結合圣農特色小鎮建設,出臺多項優惠政策,鼓勵居住偏遠、交通不暢的村民易地搬遷到圣農小鎮。雷其石屬于少數民族,又是國定貧困戶,他在圣農小鎮購買了一套兩房兩廳一廚一衛的新房。各種政策迭加補助,不但購房的21.5萬元沒出一分錢,政府還為其提供了3萬元的簡易裝修款。

    遷到圣農小鎮后,女兒在小鎮就近入學,考慮到母親視力不好,他沒進圣農上班,而是選擇在城區打零工。城區就業機會多,而且工資高,他每個月做上20天,就能賺3000多元,空閑時還能回老家管理毛竹林。

    目前,楓樹垅有16戶遷到圣農小鎮,剩下的遷到司前新村。易地搬遷后,村民都有了穩定的就業渠道,全村貧困戶全部實現了脫貧。

    光澤縣民宗局局長連丹丹介紹,為幫助少數民族群眾盡快擺脫貧困,光澤縣實施縣直部門和鄉鎮一對一幫扶民族村,黨員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的幫扶機制。目前,全縣103名黨員干部與103戶少數民族貧困戶結成了對子。同時,8個民族村衛生所完成標準化建設,開通“一體化”醫保終端服務,貧困戶家庭全部納入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政策范圍,有效保證了少數民族群眾穩定脫貧。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放心消費在福建”行動賦能福州商業街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壤塘县| 化州市| 定陶县| 稷山县| 施秉县| 武城县| 来凤县| 谢通门县| 吴川市| 罗平县| 民和| 巩留县| 竹山县| 遂川县| 宜君县| 龙岩市| 会东县| 寻乌县| 淮滨县| 平舆县| 新河县| 鞍山市| 东至县| 苏尼特左旗| 资阳市| 威远县| 竹山县| 鞍山市| 芮城县| 调兵山市| 常宁市| 滕州市| 连平县| 白朗县| 盘锦市| 阳新县| 晋江市| 阿拉善左旗| 贵溪市| 黄浦区| 交口县|